文章目錄
HIBOR與港股:一場你必須醒醒的金融幻覺?
別再傻傻分不清:HIBOR才不是港股的提款機!
各位觀眾,讓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看到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上漲,你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港股要完蛋了!」?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恭喜你,已經被市場的噪音給徹底洗腦了!
HIBOR,說穿了,就是香港各家銀行互相借錢的利率。它漲了,代表銀行間的資金可能比較緊張,但這跟你的股票帳戶裡面的數字,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別傻了!難道你以為香港的銀行會因為HIBOR漲了,就直接把錢從股市裡面抽走?
廣發證券的逆耳忠言:基本面才是王道,別被HIBOR牽著鼻子走
廣發證券這次跳出來,就是要打破這個迷思。他們說,HIBOR的確會影響港股,但影響的方式是「間接」的!什麼意思?就是說,HIBOR不是直接作用在你的股票上,而是透過一些迂迴的方式,像是影響貸款利率等等,最終才可能對股市產生一點點影響。
更重要的是,廣發證券還強調,影響港股走勢的,根本不是HIBOR,而是「基本面」!什麼是基本面?就是公司的賺錢能力、經濟的發展狀況等等。這些東西才是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關鍵。所以,別再整天盯著HIBOR上上下下,好像世界末日要來了一樣。多花點時間研究公司的財報,看看新聞,了解一下經濟情勢,這才是投資的正道!
HIBOR的真相:間接影響,短期波動,別想太多!
銀行間流動性充裕?A股表示:關我屁事!
很多人喜歡把HIBOR跟股市的流動性畫上等號,認為HIBOR上升,股市的資金就變少。但這種說法根本禁不起考驗!廣發證券就反問,如果銀行間的錢多,股市就一定好,那為什麼2018年以來,SHIBOR(上海銀行同業拆息)一路走低,A股卻沒有一路狂飆?
這道理很簡單,銀行間的錢再多,也不會直接跑到股市裡面。大部分的錢,都跑到貨幣市場和匯率市場去了。所以,別再把HIBOR當成股市的萬靈丹,它根本沒那麼神!
HIBOR的真正影響:透過貸款利率,偷偷摸摸地影響你
HIBOR對港股的影響,就像一個躲在暗處的刺客,偷偷摸摸地影響你。它主要透過掛鉤HIBOR的融資利率,間接影響港股。香港的貸款利率,像是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券商的融資融券利率等等,很多都跟HIBOR掛鉤。所以,HIBOR上升,這些貸款利率也會跟著上升,企業的融資成本就變高了。
但話說回來,這種影響真的很大嗎?其實也還好。畢竟,香港的企業也不是傻子,他們會想辦法降低融資成本,或是轉向其他融資管道。所以,HIBOR的影響,充其量就是短期波動,別太放在心上。
槓桿資金才不看HIBOR臉色!經濟基本面才是他們的老闆
還有人認為,HIBOR下降,槓桿資金就會跑進港股炒作。這種說法更是離譜!槓桿資金才不看HIBOR的臉色,他們真正看的是「經濟基本面」!如果經濟前景一片光明,企業獲利有望大幅成長,槓桿資金自然會湧入。但如果經濟一團糟,企業瀕臨倒閉,就算HIBOR降到零,槓桿資金也不會傻到跑進來送死。
想想2008年的次貸危機,當時HIBOR肯定很低,但槓桿資金反而做空港股,因為他們知道,整個金融體系都要崩潰了!所以,別把HIBOR當成槓桿資金的指揮棒,經濟基本面才是他們的老闆!
別鬧了,HIBOR影響香港經濟?港股七成是大陸企業,PMI才是真愛!
最後,還有人說,HIBOR會影響香港經濟,進而影響港股。這種說法更是牽強附會!HIBOR的確會影響香港經濟,但對港股企業的獲利影響不大。因為,港股裡面,有超過70%是大陸企業!這些企業的獲利,主要來自大陸,而不是香港。
所以,要判斷港股的走勢,應該看的是「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而不是HIBOR!中國PMI好,代表大陸經濟景氣,這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獲利也會跟著上升,港股自然就會上漲。
美元指數、匯率與港股: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係
美元指數走強,港股就一定衰?歷史表示:呵呵
美元指數就像個花心大蘿蔔,一下跟這個好,一下又跟那個親。很多人說,美元指數走強,港股就一定會倒楣。但歷史告訴我們,事情才沒那麼簡單!的確,從過去的數據來看,美元指數和港股的確有很強的相關性。但這並不代表美元指數走強,港股就一定會走弱。像是2018年底到2019年初,美元指數走強,但港股卻一路向上。所以,別把美元指數當成港股的緊箍咒,它沒那麼厲害!
別只看美元!德國萬億財政計畫,歐元才是未來的真命天子?
長期來看,美元指數是由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速差決定的。過去,因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美國的經濟增速相對較慢,所以美元指數一直走弱。但如果未來德國推出萬億財政計畫,帶動歐元區經濟快速成長,歐元需求大增,美元指數很可能會回落。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資金大概率會流向德國股市,而不是港股!所以,別只盯著美元,放眼全球,才能看清真正的趨勢!
美港匯率:外資、南向的入場券?還是只是個煙霧彈?
美港匯率(更精確地說,是LIBOR/SOFR-HIBOR的息差)上升,可能意味著外資或南向資金正在買入港股。但這種指標的指向性並不強!因為,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很多,不一定是資金流入港股。有時候,可能是因為香港的利率比較高,吸引了資金流入。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市場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比較樂觀。所以,別把美港匯率當成外資或南向的入場券,它可能只是個煙霧彈!
外資、南向:永遠慢半拍,別想靠他們發大財
外資和南向資金,常常被視為港股市場的風向標。但事實上,他們往往是同步指標或滯後指標,根本不具備領先性!也就是說,當港股已經漲了一段時間,外資和南向資金才開始進場。當港股開始下跌,他們才開始撤退。所以,別想靠外資和南向資金發大財,他們永遠慢你半拍!
宏觀流動性:M2與PMI的愛恨情仇
港元M2才不鳥香港PMI!中國PMI才是它的心頭好
M2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的錢的總量。很多人認為,M2增加,股市就會上漲。但這種說法也需要打個問號!在香港,港元M2跟香港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關係不大,反而跟中國的PMI關係比較密切。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香港的錢多不多,跟香港的經濟好不好沒什麼關係,反而跟中國的經濟好不好關係比較大!
大陸經濟復甦,港股躺著也中槍?
為什麼港元M2跟中國PMI關係比較密切?原因很簡單!當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大陸企業擴張的意願就會增強,進而會到香港進行債權和股權融資。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的獲利預期也會改善,港股的吸引力自然會上升,兩者都會導致資金流入香港,推升港元M2。所以,港股就像一個躺著也中槍的倒楣鬼,大陸經濟好,它也跟著好,但這並不是因為它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因為它背後有一個強大的靠山!
其他妖魔鬼怪:香港利率、擁擠度、股債收益差…有用嗎?
香港利率:小嘍囉,別太在意
除了HIBOR、美元指數、M2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指標,像是香港的基準利率、P利率等等。但說實話,這些指標對港股的影響都很小,可以說是小嘍囉等級的,不用太在意。畢竟,香港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利率政策的影響力也有限。真正能左右港股走勢的,還是中國大陸和美國的經濟情勢。
擁擠度:市場過熱的警鐘?聽聽就好,別當真
擁擠度,指的是市場上投資人對某個資產的投資比例。如果某個資產的擁擠度過高,就代表市場情緒過熱,隨時可能出現反轉。廣發證券認為,擁擠度在市場情緒過熱的時候,可能存在一定的指引意義。但我的看法是,聽聽就好,別當真!畢竟,市場情緒是很難預測的,而且擁擠度也很難準確衡量。如果真的把擁擠度當成判斷市場的依據,很可能會被市場狠狠地打臉。
股債收益差:抓底神器?有點道理,但別All-in
股債收益差,指的是股票的收益率和債券的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廣發證券認為,股債收益差可以作為觀察市場底部的指標,效果還不錯。簡單來說,當股票的收益率遠高於債券的收益率時,就代表股市可能被低估了,是一個不錯的買入時機。但要注意的是,股債收益差並不是萬能的,它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單獨使用。而且,在計算股債收益差時,無風險利率的選擇也很重要。廣發證券採用50%的10年期中國國債到期收益率和50%的10年期美國國債到期收益率,這個方法見仁見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調整。總之,股債收益差有點道理,但別All-in,還是要綜合考慮其他的因素!
風險提示:廣發證券的免責聲明,看看就好
地緣政治、全球流動性、國內政策…風險無處不在,投資需謹慎
最後,我們來看看廣發證券的風險提示。他們提到了地緣政治衝突超預期、全球流動性寬鬆的節奏低於預期、國內穩增長政策力度不及預期使得經濟復甦乏力等等風險。這些風險都可能對港股產生負面影響。
但說實話,這些風險提示根本就是廢話!哪個投資報告沒有風險提示?這些風險誰都知道,但問題是,誰能準確預測這些風險何時會發生,影響會有多少?根本不可能!所以,廣發證券的風險提示,看看就好,別太當真。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如果害怕風險,那就不要投資!
總之,投資港股是一場充滿挑戰的遊戲,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判斷。別被市場的噪音所迷惑,要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