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百亿私募淡水泉掌门人赵军罕见发声:逆向投资的真谛与A股市场的玄机
赵军是谁?一个“老法师”的投资传奇
各位看官,最近金融圈儿可是炸开了锅!为啥?因为淡水泉的创始人赵军,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佬,居然罕见地公开露面了!要知道,这位可是国内私募界的元老级人物,当年可是放弃了嘉实基金的研究总监宝座,毅然下海创立了淡水泉。这魄力,简直就是金融界的“老法师”!
赵军的投资哲学,简单来说就是“逆向投资”。 别人都抢着买的时候,他偏偏要看看有没有被市场“忽略”和“冷落”的金子。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范儿,在A股市场这个妖魔鬼怪横行的地方,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淡水泉在他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在2021年的时候,管理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千亿级别的资金,足以撼动整个市场。
但是,各位也知道,A股市场风云变幻,谁也不敢保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赵军上次公开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2022年。这三年时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退潮、AI崛起、地缘政治风波……各种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那么,这位“老法师”对当下的市场,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这次现身,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玄机”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哑铃型市场?上半年A股的冰与火之歌
红利资产:银行股的独舞与价值投资的困境
要说今年上半年A股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莫过于这个“哑铃型”的市场结构了。啥叫“哑铃型”?简单来说,就是两头重,中间轻。 一头是过去几年风光无限的红利资产,另一头是风口浪尖上的新兴成长股。但仔细一看,这哑铃的两头,其实都暗藏玄机。
红利资产,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股息率高、现金流稳定的股票。 过去几年,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这种“旱涝保收”的股票自然备受追捧。但是今年,红利资产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银行股,作为红利资产的代表,可谓是一枝独秀,涨势喜人。 但其他红利股,比如一些公用事业、高速公路等,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这说明啥?说明市场已经开始对红利资产的持续性产生了怀疑。 毕竟,经济总要复苏的,如果经济好转,那些成长性更高的股票,自然会更受资金青睐。 这也反映了价值投资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坚守价值投资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 在市场风格切换快速的A股, 很容易被边缘化。
新兴成长:AI、机器人、新消费的轮番轰炸
如果说红利资产是“老干部”,那新兴成长股就是“小鲜肉”。 今年上半年,AI、机器人、新消费,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年初,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了AI算力概念,相关股票蹭蹭蹭往上涨。 紧接着,机器人概念也开始发力,各种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概念满天飞。 再后来,新消费又接过了接力棒,什么“多巴胺穿搭”、 “XX平替”,各种新奇的消费概念层出不穷。
但是,各位有没有发现,这些新兴成长股,虽然涨势凶猛,但持续性却很差。 今天AI,明天机器人,后天新消费,资金快速轮动,追涨杀跌,散户一不小心就成了“韭菜”。 这也说明,A股市场还是一个以主题投资和概念炒作为主的市场,真正有基本面支撑的成长股, 还是凤毛麟角。
宏观经济:政府的努力与企业、居民的信心迷茫
光看股市,还不够,还得看看宏观经济的大环境。 今年上半年,政府为了稳经济、稳增长,可谓是操碎了心,各种政策利好不断出台。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依然没有完全恢复。 房价,依然在跌跌不休,物价,也迟迟不见起色。 这说明啥?说明经济的内生动力, 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 靠政府的刺激政策,只能起到短期效果, 真正要让经济好起来,还得靠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外资动向:抄底还是撤退?
除了国内资金,外资的动向,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去年,外资大幅流出A股,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恐慌。 但是今年,外资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有抄底的迹象。赵军也提到,全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自2021年见顶后,近一年出现了低位企稳的征兆。但要注意,这只是“低位企稳”,离“系统性回归”,还差得很远。 外资是否真的会大规模回流A股, 关键还是看中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性。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向好, 外资自然会蜂拥而至。 反之,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低迷, 外资恐怕还会继续撤退。
淡水泉的得与失:中观配置框架的补全
新消费的甜蜜与陷阱:出海与内需的抉择
上半年行情妖风阵阵,新消费概念股简直是过山车。淡水泉也不是神,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赵军坦言,他们在对新消费的判断上,有得也有失。早在2024年初,淡水泉就开始关注新消费领域,但当时的切入点是“出海”。 理由很简单,内需疲软,那就去海外找机会!这思路听起来没毛病,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没那么简单。
赵军提到,近几年国内消费市场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她经济”的崛起。 女性消费力量越来越强大,黄金首饰、奶茶、零食、美妆护理,甚至某些汽车品牌,都成了女性消费者的心头好。女性消费者对新品牌接受度高,容易形成品牌迁移,而且传播力强,喜欢分享。 但问题也来了,女性消费虽然爆发力强,但也容易出现“超前透支”的情况。 一旦新鲜感过去,消费热情可能迅速消退。淡水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选择新消费标的时,对复购率、留存率等消费持续性指标要求非常严格。结果,也因此错失了一些机会。 只能说,投资就是这样,没有百分百完美的选择, 只能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科技股的过山车:DeepSeek与算力的狂欢
如果说新消费是“温柔的陷阱”,那科技股就是“刺激的战场”。 上半年科技股行情,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季度,国内AI公司DeepSeek的崛起,让市场看到了国产AI的希望, 资金蜂拥而入,相关概念股一飞冲天。淡水泉凭借着去年底的一些布局,也从中分得一杯羹。但好景不长,二季度,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又给科技股泼了一盆冷水。 市场重新回归到海外算力主线, 资金开始追捧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赵军表示,淡水泉在这个阶段也抓住了一些机会,但整体来看,科技板块的波动实在太大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甩下车。
赵军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淡水泉上半年持有一只科技股,涨幅很大,但期间也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为了应对这种波动,淡水泉一方面加紧对公司基本面的跟踪研究, 确认公司基本面趋势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在股价下跌时不断加仓。 这种操作,既需要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刻理解, 也需要极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只能说,科技股的投资, 玩的就是心跳。
周期股的逆袭:“反内卷”的顺风车
除了新消费和科技股,上半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反内卷”带来的顺周期机会。 所谓“反内卷”,就是指人们对过度竞争、过度加班等现象的反思和抵制。 这种思潮,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比如,电力设备、汽车等行业,都受益于“反内卷”带来的需求增长。赵军表示,淡水泉提前做了一些左侧买入, 主要围绕电力设备、汽车等成长类资产。 虽然“反内卷”概念听起来有点虚,但它确实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
中观配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完美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泉在过去两年,还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 这套框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与此前的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形成互补。 简单来说,就是先从宏观层面判断市场风格,然后再根据市场风格,选择具体的投资标的。 赵军举例说,今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抬升,经济预期偏弱,有利于新兴成长类资产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淡水泉就会更加关注新兴成长领域的投资机会。反之,如果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经济预期悲观,淡水泉就会更加关注红利价值或者低波动资产。这种中观配置框架, 可以帮助淡水泉更好地把握市场节奏, 提高投资效率。
下半年展望:赵军的三支利箭
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被低估的明珠?
经历了上半年的震荡,不少投资者开始关心:下半年A股会怎么走? 淡水泉的赵军给出了他的答案: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第一支利箭,直指“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很好理解。 就是说,有很多中国公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 这种低估,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情绪低迷, 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外资金配置不足。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 以及中国资产吸引力的提升, 这些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有望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
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出海淘金正当时
第二支利箭,瞄准了“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都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家电等等。 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赵军认为,这些具备全球化能力的中国优势产业龙头公司, 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而实现更高的盈利增长。
科技自主可控:卡脖子下的黄金机遇
第三支利箭,射向了“科技自主可控”。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军认为,在“卡脖子”领域, 蕴藏着巨大的国产化机遇。 那些能够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中国科技企业, 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到投资机会,赵军表示,他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多巴胺”出海的新消费;二是以AI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三是整车高端化和智能化。 此外,他还关注基本面边际改善叠加增量政策带来的机会,以及一些调整充分的经济敏感类资产。 比如,“反内卷”政策对低位资产的催化, 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风险提示:高处不胜寒,中美关系仍存变数
赵军在描绘美好蓝图的同时,也没忘记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毕竟,A股市场从来不缺黑天鹅。他提醒大家,如果股价涨得太快,远远跑在基本面之前,就要小心回调的风险。 此外,中美关系虽然目前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谁也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出现新的波折。过去几年,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常态。 面对外部变化,唯有快速行动、快速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句话,既是赵军对投资者的忠告, 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警醒。 A股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永远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