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Directory

輕鬆健康集團:華麗財報下的七重死亡陷阱
表面光鮮的「互聯網+健康」明星?別鬧了!
表面上,輕鬆健康集團(以下簡稱“輕鬆健康”)把自己包裝成“互聯網+健康”領域的明日之星,招股書上那串數字簡直閃瞎眼:2025年上半年,數字健康服務收入狂飆至5.03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的76.7%,三年時間暴增74倍!這簡直是火箭發射的速度!但別被這糖衣炮彈給迷惑了,仔細扒開招股書,你會發現,這家公司根本就是在鋼絲上跳舞,而且還是蒙著眼睛的那種!
11.3億元的淨負債,客戶集中度高達65.9%,供應商依賴度更是離譜的77.4%!每一個數字都在聲嘶力竭地尖叫:風險已經爆表啦!這哪裡是什麼“健康”集團,簡直是個高危炸彈!那些投資人啊,你們的錢袋子準備好了嗎?我怎麼覺得,這家公司上市不是為了發展,而是為了找人接盤呢?
品牌聲譽:社交媒體引爆的公關核彈
把命脈交給朋友圈?這操作太騷了!
輕鬆健康自稱“品牌是生命線”,這話說得倒是挺好聽的。可接下來的操作,簡直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對“生命線”這個詞有什麼誤解。他們竟然把自己的命門,直接交給了社交媒體!招股書裡坦誠得讓人哭笑不得:一條朋友圈的謠言,就能讓用戶大量流失,而他們連辟謠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什麼神邏輯?難道公關團隊都是吃素的?
核心業務高度依賴第三方,出事了誰背鍋?
更諷刺的是,輕鬆健康的核心業務,竟然高度依賴第三方產品。說白了,他們平台上賣的體檢套餐、保險產品,都不是自己家的!一旦合作的醫院出了醫療事故,或者保險公司玩了什麼貓膩(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某醫院誤診事件),這“黑鍋”肯定得讓輕鬆健康來背!用戶可不管你是不是第三方,出了事只會找你算賬!
危機公關方案:一句「加強品牌維護」?您在逗我?
面對如此脆弱的品牌聲譽,輕鬆健康提出的應對方案是什麼呢?招股書上輕飄飄地寫著一句:“加強品牌維護”。我勒個去!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啊!遇到危機,一句“加強品牌維護”就能解決問題?這簡直比“多喝熱水”還敷衍!難道他們以為發幾篇軟文、請幾個網紅就能挽回用戶的信任?醒醒吧!在社交媒體時代,危機公關可不是這麼玩的!
客戶與供應商:雙重絞索,勒到窒息
客戶集中度超65%:這哪是客戶,簡直是祖宗!
招股書上赫然寫著:前五大客戶貢獻了公司65.9%的收入!我的天,這不是客戶,這是五位“金主爸爸”啊!更詭異的是,招股書上連這些“祖宗”的名字都不敢寫!這背後肯定有貓膩!萬一其中一家“祖宗”變了心,投奔了平安好醫生或者微醫,那輕鬆健康的收入豈不是要瞬間崩盤?這簡直是把公司的命運,完全掌握在別人手裡!
供應商集中度77.4%:命門被別人捏在手裡,還玩個屁?
如果說客戶集中度高還能勉強解釋為“客戶資源優質”,那供應商集中度高達77.4%就完全說不過去了!這意味著,輕鬆健康幾乎完全依賴幾家保險公司和體檢機構提供服務。這些合作夥伴簡直就是掐著輕鬆健康的咽喉!2025年上半年,公司76.7%的收入來自健康服務分銷,但自己連一家自營醫院都沒有!這不是在給別人打工,是什麼?
沒有自營醫院:76.7%收入來自健康服務分銷?這不是在給別人打工嗎?
仔細想想,輕鬆健康就像一個中間商,左手倒右手,賺點差價。一旦上游供應商提高了價格,或者乾脆不想跟你玩了,輕鬆健康除了跪求替代商,還有別的辦法嗎?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完全受制於人,這種商業模式能走多遠?我表示深深的懷疑。
合作方漲價或解約:除了跪求,還有別的招嗎?
當合作夥伴要求漲價,或者直接解除合約時,輕鬆健康似乎除了苦苦哀求尋找替代方案外,沒有任何其他應對策略。缺乏自主性與議價能力,這商業模式的韌性實在令人擔憂。
AI:畫餅充飢,終究是場空
AI是增長引擎?別逗了,是資金消耗器吧!
輕鬆健康集團最愛吹噓的就是他們的AI技術,彷彿有了AI,就能點石成金,一飛沖天。他們把AI吹成了“增長引擎”,恨不得讓AI包辦一切。但事實呢?招股書裡遮遮掩掩,欲說還休,讓人覺得這AI更像是個“增長幻覺”!實際情況是,AI不僅沒帶來預期的增長,反而成了燒錢的無底洞!
算法生成誤導性建議:這不是AI,是AI人工智障!
更可怕的是,輕鬆健康自己也承認,他們的AI算法“可能生成誤導性的健康建議”。這簡直是自曝其短啊!萬一AI推薦了錯誤的體檢項目,導致用戶查出了“假陽性”,或者延誤了治療,誰來負責?這不是AI,簡直是“AI人工智障”!出了醫療事故,輕鬆健康準備怎麼賠?
研發投入:呵呵,您猜?
招股書裡對AI的研發投入隻字未提具體金額,這就很耐人尋味了。一家聲稱要靠AI驅動增長的企業,竟然連研發投入都不敢公開?這不是心虛是什麼?難道他們的AI技術是從網上下載的免費開源代碼?
對比同行:藥明康德、映翰通的AI實力,輕鬆健康的AI,怕只是個PPT吧!
對比一下同行:藥明康德同期研發投入高達308億,映翰通的AI邊緣計算產品直接把毛利率拉升到57.8%。再看看輕鬆健康,2022年淨虧損910萬,2024年淨利潤僅90萬,然後跟你說AI是增長引擎?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我嚴重懷疑,輕鬆健康的AI,不過是個為了融資而精心編織的PPT而已!
盈利?海市蜃樓,一戳就破
盈利1.97億?淨負債11億+!這數字遊戲玩得真溜!
輕鬆健康在招股書裡大肆宣揚,2023-2025年上半年累計盈利1.97億元人民幣!乍一看,還真像那麼回事。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仔細一看,這家公司的淨負債常年維持在11億元以上,流動負債淨額更是高達11.59億元!這哪裡是盈利,簡直是負重前行!這數字遊戲玩得,真是666!
理財產品、匯兌收益:這是健康公司還是投資公司?
所謂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是靠“技術性操作”撐起來的。2025年上半年,輕鬆健康靠著理財產品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3.8萬元和匯兌收益13萬元,勉強粉飾了報表。這簡直是把雞蛋放在了同一個籃子裡!一家健康公司,不好好搞健康服務,反而沉迷於投資理財?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應收賬款1.07億:錢在別人兜裡,您這是在做慈善?
更讓人擔憂的是,輕鬆健康的主業現金流狀況並不樂觀。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雖然有8380萬元,但應收賬款卻高達1.07億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錢還在客戶的口袋裡,並沒有真正進入輕鬆健康的賬戶!這不是在做生意,簡直是在做慈善!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再多的“紙面盈利”也只是空歡喜一場!
營銷黑洞:燒錢如流水,越燒越虧
三年燒了3.48億營銷費:這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輕鬆健康集團為了獲取流量,簡直是不惜血本!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他們總共砸了3.48億元人民幣用於營銷!2025年上半年更是誇張,一口氣燒掉了1.03億元(占總收入的15.7%)!這簡直是把錢當紙燒啊!這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還是從投資人那裡忽悠來的?用戶轉化效率成謎:這不是營銷,是盲投!
錢砸了這麼多,效果呢?用戶轉化效率簡直是個謎!招股書裡也承認,“無法保證營銷投入帶來增長”。這不是自打嘴巴嗎?花了這麼多錢,連效果都無法保證,這哪裡是營銷,簡直是盲投!把錢扔進水裡,好歹還能聽個響,這營銷投入,簡直是石沉大海!前車之鑒:藍色光標、引力傳媒的營銷慘劇,輕鬆健康準備重蹈覆轍?
行業裡的前車之鑒還少嗎?藍色光標投入大量營銷費用後,淨利潤反而下降了47%!引力傳媒則是增收不增利,賺的錢還不夠燒的!輕鬆健康集團難道是想重蹈覆轍,步他們的後塵嗎?這種燒錢換流量的模式,根本就是飲鴆止渴!金融魔術:左手倒右手,紙面富貴
理財收益撐場面:這不是在搞健康,是在玩金融!
輕鬆健康集團不好好做本業,反倒熱衷於玩弄金融手段。他們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量投入到理財產品中,試圖靠“錢生錢”來撐場面。2025年上半年,他們靠著“公允價值變動”硬湊出了300萬元的收益!這簡直是把希望寄託在了虛無縹緲的金融市場上!這不是在搞健康,簡直是在玩金融!黑天鵝風險:收益秒變巨虧,誰來負責?
且慢!這些理財產品可不是什麼穩賺不賠的香餑餑。招股書裡也承認,這些理財產品屬於“第二級金融工具”,估值完全依賴模型假設。一旦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比如底層資產突然暴雷),這些收益可能瞬間變成巨額虧損!到時候,誰來為這些虧損負責?投資人嗎?陸家嘴靠房產回款,輕鬆健康靠會計魔術?這差距也太大了!
看看人家陸家嘴,上半年現金流大漲96.98%靠的是實實在在的房產回款!再看看輕鬆健康,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會計魔術!這差距簡直是雲泥之別!陸家嘴賺的是真金白銀,輕鬆健康玩的卻是“紙面富貴”!這種靠金融手段粉飾報表的做法,能持續多久?合同負債:定時炸彈,隨時引爆
預收款1750萬:服務未兌現,退款潮來襲,誰來扛?
輕鬆健康集團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點,那就是他們賬上趴著的1750萬元的預收客戶技術服務費。這些錢是客戶提前支付的,用來購買未來的服務(比如AI健康管家)。但問題來了,如果這些服務無法按時兌現(比如AI健康管家突然宕機),或者客戶對服務不滿意,那會發生什麼?退款潮!
一旦退款潮來襲,輕鬆健康的現金流將會直接崩盤!1750萬元的缺口,可不是鬧著玩的!這簡直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