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Directory

鍋圈食匯的「紅酸湯蛆蟲門」:一場火鍋底料引發的信任危機?
腹瀉與蛆蟲:消費者的怒火難平
最近,知名火鍋食材品牌鍋圈食匯可謂是焦頭爛額,攤上大事了!一位倒霉的消費者投訴,說自己在鍋圈食匯的某家門市,滿懷期待地買了火鍋底料和一些新鮮食材,準備回家大快朵頤一番。誰知道,這頓火鍋吃下去,簡直就是噩夢的開始。第二天清早,這位消費者就開始了沒完沒了的腹瀉,拉到懷疑人生。更噁心的是,在還沒倒掉的貴州紅酸湯火鍋湯底裡,竟然發現了好幾條白色的蛆蟲在蠕動! 這簡直是挑戰消費者的忍耐極限! 想想看,熱騰騰的火鍋,本該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美好時光,結果卻吃出了這種令人作嘔的東西,誰能接受?更讓人氣憤的是,據這位消費者說,鍋圈方面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只是區區100元的補償!這簡直是打發叫花子!難道消費者的健康和心理陰影,就只值100塊錢嗎? 這位怒火中燒的消費者當然無法接受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一氣之下,直接向鄭州鍋圈食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提出了投訴。這可不是小事,食品安全問題向來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鍋圈這次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了。鍋圈的回應:一紙聲明能否洗刷嫌疑?
「同批次沒問題」?這話聽聽就好
面對消費者的怒火和輿論的壓力,鍋圈食匯也趕緊跳出來發布了一份「關於底料事件的說明」。聲明裡,鍋圈首先強調,他們已經向主管部門提供了同批次的產品進行檢驗,而且「經鑑定同批次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 等等,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廠家好像都喜歡用這招:「我們的產品經過檢驗,符合國家標準」。但問題是,符合國家標準就代表沒問題了嗎?標準本身是不是有漏洞?檢驗過程是不是嚴謹?這些問題,鍋圈在聲明裡隻字未提。更何況,消費者的投訴是吃完你們的火鍋底料才拉肚子,而且還在湯底裡發現了蛆蟲!難道一句「同批次沒問題」,就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得一乾二淨嗎?酸湯環境不滋生蛆蟲?別把消費者當傻子!
鍋圈在聲明中還煞有介事地解釋說,紅酸湯產品的生產工藝需要經過膠體研磨和高溫殺菌,而且生產全程產品原材料都處在密閉的管道、罐體內,最終產品的PH值也在3.8——4.1之間,所以「不存在蟲卵長期存活的客觀條件」。 Excuse me? 這是在把消費者當傻子嗎? 稍微有點生物常識的人都知道,酸性環境確實不利於某些微生物的生長,但並不是所有微生物都無法在酸性環境下生存!更何況,蛆蟲的生命力有多頑強,大家都心知肚明。鍋圈用一句「不存在蟲卵長期存活的客觀條件」,就想撇清關係,未免也太天真了吧?再說了,就算生產過程中沒有蟲卵,誰能保證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不出問題?高溫殺不死?難道消費者吃的是生蛆火鍋?
鍋圈的聲明裡還提到,消費者在食用相關產品時會將產品加熱到100℃,高溫同樣會將蟲卵殺死,所以「不存在後續孵化成活蟲的可能性」。 按照鍋圈的邏輯,難道這位消費者是直接把生的火鍋底料倒進嘴裡,然後才發現蛆蟲的嗎?正常人吃火鍋,肯定都是先把湯底煮沸,然後再涮各種食材。如果湯底裡真的有蟲卵,在高溫煮沸的過程中,早就應該被殺死了,怎麼可能還會孵化成活蟲? 除非…除非這位消費者吃的是「生蛆火鍋」! 鍋圈的這份聲明,看似滴水不漏,實則漏洞百出,根本無法說服消費者。反而讓人覺得,他們是在狡辯,是在推卸責任。這種態度,只會讓消費者更加失望和憤怒。加盟狂奔的背後:鍋圈模式的隱憂
加盟商的血汗,撐起鍋圈的業績神話?
鍋圈食匯能有今天的規模,靠的是什麼?財報上光鮮亮麗的數字,背後又是誰在默默付出?答案很明顯:加盟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鍋圈總共有10400家門店,其中加盟門店就佔了99.87%,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門店都是加盟的! 這種「輕資產」模式,讓鍋圈可以快速擴張,迅速佔領市場。但問題是,風險呢?C端(消費者)的風險,幾乎全部轉嫁到了B端(加盟商)身上。加盟商們辛辛苦苦開店,如果生意好,那還能賺點錢;但如果生意不好,虧損的也是加盟商,鍋圈可不會跟你一起承擔。 說白了,鍋圈賺的是什麼錢?賺的是加盟商的錢!他們靠賣食材、賣底料給加盟商,就能旱澇保收。至於加盟商能不能賺到錢,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這種模式,說好聽點是「合作共贏」,說難聽點,就是「割韭菜」。毛利率下滑、現金流告急:鍋圈的財務真相
光看營收和淨利潤,鍋圈的財報似乎一片大好。但仔細分析,就能發現一些隱藏的危機。今年上半年,鍋圈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0.7個百分點,雖然幅度不大,但趨勢卻不容忽視。更令人擔憂的是,鍋圈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2900萬元,而去年同期還是淨流入1.70億元!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血液流失,企業的健康狀況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鍋圈解釋說,是因為營運資金佔用增加、應收賬款回收週期延長,以及庫存投資持續。但說白了,就是錢越來越難收回來了,而且還得不斷砸錢進去。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鍋圈的財務狀況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預付卡陷阱:圈住會員,圈得住信任嗎?
為了穩住營收,鍋圈還大力推廣預付卡計劃。今年上半年,預付卡預存金額達約5.9億元,同比上升37.2%。預付卡確實能快速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患。一旦企業出現經營問題,或者跑路了,消費者的預付卡就可能變成廢紙一張。 近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屢見不鮮。鍋圈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當然不會輕易跑路。但問題是,如果他們一直忽視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漠視消費者的權益,一直把加盟商當成「韭菜」來割,最終也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沒有了信任,再多的預付卡,也換不來企業的長久發展。食品安全無小事:鍋圈,請拿出你的誠意!
這次的「紅酸湯蛆蟲門」事件,對鍋圈食匯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食品安全問題,從來都不是小事,它關乎到消費者的健康,關乎到企業的聲譽,更關乎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鍋圈作為一家擁有上萬家門店的上市公司,更應該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是只顧著追求業績增長,忽視了消費者的權益。
希望鍋圈能夠真正重視這次事件,徹查問題根源,並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狡辯和推卸責任。畢竟,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生存的基石,一旦失去了信任,再多的營銷手段也無濟於事。鍋圈,請拿出你的誠意,給消費者一個交代,也給自己一個重新贏得信任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