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從春晚爆紅到科創板新貴?
最近啊,大陸證監會公布宇樹科技要準備上市輔導了,這消息一出,市場上之前在猜它到底要選A股還是港股IPO的議論,總算是塵埃落定了。我跟你說,這宇樹科技,可真是個話題製造機!
A股定局:科創板龍頭呼之欲出
消息靈通人士向我透露,宇樹科技這次十有八九是要衝科創板。你曉得嗎?他們現在估值已經超過120億人民幣了,如果真上了科創板,搞不好直接變成市值最高的公司,直接當龍頭老大!這簡直是火箭式竄升啊!想當年,A股市場要是有這種等級的新血加入,早就敲鑼打鼓,恨不得昭告天下了!
燒錢機器人的另類選擇:為何不選港股?
說到人形機器人,這行業可是出了名的「燒錢」。研發、生產、行銷,哪個不要大把銀子?所以,很多同類型的企業,都跑去香港上市,想說在那邊比較好圈錢。畢竟,港股市場對這種高科技、高風險的企業,接受度好像比較高。而且,說實話,A股那邊的再融資規定,有時候真的讓人綁手綁腳的。
不過呢,也有市場人士開始擔心,宇樹科技如果真的在A股上市了,以後要再融資,會不會對市場造成壓力?畢竟,A股的韭菜…呃,我是說投資人,也是很敏感的!
但投行的人倒是老神在在,跟我說「不用擔心」。他們說,宇樹科技現在可是當紅炸子雞,被資本追著跑,加上又符合政府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方向,而且人家現在一年淨利潤就好幾千萬人民幣,根本不一樣!只要公司經營得好,以後要融資,根本不是問題。這話說得,好像印鈔機在手,要多少有多少一樣。
頂配中介團隊:上市之路保駕護航
這次宇樹科技IPO的中介團隊,那陣容簡直是「頂配」。保薦機構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會計師事務所是容誠,律師事務所是北京德恒。這三家,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響噹噹的,經驗豐富,資源也多。說白了,就是想趕快把宇樹科技送上科創板。
聽說啊,當初各家投行為了搶到宇樹科技這個案子,可是「搶破頭」。最後宇樹科技選的,都是本土最強的機構,目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市敲鐘。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早一天上市,就能早一天開始圈錢…呃,我是說募集資金,發展壯大!
IPO之路:從烏鎮的「絆倒」到資本的「瘋搶」
老實說,宇樹科技現在看起來風光無限,好像隨便招招手,錢就自己跑進口袋一樣。但你知道嗎?他們的融資之路,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順遂的。這家公司2016年8月成立,也曾經歷過一段很艱難的時期。
2017年,創辦人王興興帶著他們的機器狗,去參加烏鎮的一個座談會,想在雷軍、王興這些大佬面前找找投資機會。你說,這是不是有點像古代的秀才進京趕考,想博個功名利祿?
結果呢?機器狗很不給面子,當場被絆倒死機!你想想,在這麼多大佬面前出糗,這場面有多尷尬!可想而知,當時的結局是什麼了。只能說,科技這玩意兒,還是得穩紮穩打,不能光靠嘴炮啊。
雖然宇樹科技在2017年拿到了個人投資者尹方鳴的200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2018年天使輪也獲得了安創加速器、變量資本的投資,2021年在順為資本的領投下,完成了千萬美元規模的A輪融資。但說真的,宇樹科技真正的融資高潮,是從2022年才開始的。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家的產品,開始在國家級的舞台上亮相了!像是2021年的牛年春晚、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等等。你想想,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這廣告效應有多大?
2022年的B+輪融資,宇樹科技融到了好幾億人民幣,由經緯創投和敦鴻資產領投。這下,B2工業機器狗開始量產了,宇樹科技的營收也突破了1.75億人民幣。這簡直就是鹹魚翻身,從路人甲變成萬人迷的節奏啊!
到了2024年,宇樹科技迎來了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码,融資將近10億人民幣,宇樹科技的估值也衝到了50億人民幣。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家公司是真的有點東西的。
同年,宇樹科技完成了C輪融資,領投方是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這輪融資之後,宇樹科技的估值直接跳到了80億人民幣!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
在啟動IPO輔導的前夕,也就是2025年6月,宇樹科技完成了C+輪融資,()旗下的基金、騰訊、阿里、螞蟻集團、錦秋基金、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都跟投了,融資金額接近7億人民幣,宇樹科技的投後估值再度大增至超過120億人民幣。這簡直就是一場資本的盛宴,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高估值和備受資本追捧的背後,是宇樹科技亮眼的業績表現。現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機器人企業,很多都還在虧損,少數賺錢的,利潤也不高。但根據宇樹科技早期投資人趙楠透露,宇樹科技2024年的淨利潤已經達到7000萬人民幣。王興興也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宇樹科技「年營收超10億元」。這數據一出來,誰還敢說他們是來騙錢的?
訂單爆發背後的隱憂:華為的威脅?
春晚那場機器人表演,簡直是幫宇樹科技打了個免費的超級廣告!2025年,他們的訂單就像雪片一樣飛來,接到手軟。到2025年7月28號,他們全年新增的中標訂單,就已經有大約30筆了,跟2024年全年總量差不多,年增長超過50%。這速度,簡直可以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
而且,裡面還不乏大手筆的訂單。像是7月11號,宇樹科技剛中了中國移動的採購項目,中國移動計畫用4605萬人民幣,採購宇樹科技的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背包和五指靈巧手。這可是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的一筆公開訂單,簡直是國家隊在幫他們背書,推動人形機器人規模化商用!
從現有的訂單來看,宇樹科技在教育領域表現得很突出,很多大學都重複購買他們的產品,像是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等。而且,他們採購的產品,也從機器狗擴展到人形機器人和機械臂的組合。這說明,宇樹科技的產品,不只是能跳跳舞、賣賣萌,還真的能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和研究中。
不過,宇樹科技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說,租金下降。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爆紅之後,租賃價格一度飆到1萬人民幣左右,但最近北京地區的報價,普遍降到3000人民幣左右。這說明,市場上的競爭者越來越多,宇樹科技的優勢,可能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
再比如說,二手平台上出現了降價出售的情況。以售價9.9萬人民幣的G1型號為例,在二手平台上的轉讓價格,降到了5-6萬人民幣。有些企業用戶表示,他們「拍攝表演後已無需求」。這也說明,宇樹科技的產品,可能還沒有找到真正穩定的應用場景,很多時候,還是被當作一次性的道具來使用。
如果說租賃價格下降,是因為機器人供給增多,二手平台降價轉讓,是大部分商品的共同特點。那麼,擺在宇樹科技面前不可忽視的壓力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華為,已經著手布局機器人賽道。
目前,華為的機器人布局,還處於「戰略蓄力期」,沒有公開發布任何成果。不過,他們早在2022年,就開始布局機器人業務了;2023年,在東莞成立了極目機器公司;2024年,在深圳設立了全球具身智能創新中心,聯手16家企業共建生態。以華為在科技賽道的布局能力,一旦他們成熟後出手,對於包括宇樹科技在內的機器人賽道企業,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衝擊。畢竟,華為的技術實力、資金實力、品牌影響力,都不是一般企業能比的。
中介機構的「搶單」大戰:誰能笑到最後?
華為機器人賽道的具體佈局還沒正式公布,宇樹科技現在就衝刺A股IPO,可以為他們後續的融資,積攢更多的能量。這次為宇樹科技IPO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可以說是明星陣容。
會計師事務所容誠,是1988年成立的老牌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當時叫安徽會計師事務所),在資本市場服務領域,已經有很明顯的優勢。
根據數據,截至7月28號,正在排隊中的IPO企業(不包含終止和未通過),有58家是由容誠擔任會計師事務所,市場佔比大約18%,排名市場第一。2025年初以來,已經上市的項目中,由容誠提供審計服務的達到12家,同樣排在首位。2024年,容誠服務了27家企業上市、10家企業過會,也排在行業第一。這數字,簡直就是霸榜的節奏!
律師事務所德恒,同樣有三大特點:成立時間長、本土化、資本市場服務名列前茅。
德恒的前身是司法部中國律師事務中心,1993年1月,經司法部批准在北京創建,1995年正式更名為德恒律師事務所。這資歷,在律師界也算是老字號了。
雖然他們從2023年以來,撤回的項目比較多,IPO業務在律師事務所領域的排名,不是第一。不過,他們有很大的規模優勢和複雜項目經驗。比如說,德恒曾經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實現A+H股上市。這經驗,可不是隨便哪家律師事務所都有的。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在業內的影響力更不用多說,他們的投行業務,常年位居券商榜首,「券業一哥」的地位,無人能撼動。這名號,簡直就是金字招牌!
數據顯示,截至7月28號,中信證券今年以來的股權承銷規模,高達1558.59億人民幣,比排在第二的國泰海通,高出249.72億人民幣。從2019年以來,中信證券的股權承銷規模,年年都排在券業第一。這實力,真的是沒話說。
我從投行那邊了解到,從2023年以來,IPO全流程監管越來越嚴格,IPO撤否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因為IPO業務被罰的投行也越來越多,所以券商投行在接IPO項目時,越來越謹慎,有的企業甚至「求著投行報項目」。現在啊,想找個靠譜的投行,比登天還難!
宇樹科技的情況可不一樣,因為投行普遍認為,他們的公司質量非常好,上市不成問題,後續還能為券商帶來很多的增量業務機會。所以,券商投行爭先恐後地想為他們提供保薦服務。中信證券最終拿下保薦資格,被業內視為「非常幸運」。宇樹科技IPO在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中受歡迎的程度,也是一樣的。這簡直就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想跟他們合作的人,排隊都排到外太空去了!
後續猜想:A股之後,是否還有港股?
現在,市場上還有一個小小的疑問:宇樹科技在A股上市之後,會不會考慮去香港再上市一次?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宇樹科技以後選擇去香港上市,他們現在的這些中介機構,像是中信證券等等,都有能力為他們提供一整套的上市服務。畢竟,這些大機構,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無論在哪個市場,都能幫客戶搞定上市的事情。
說實話,現在很多公司都喜歡搞「A+H」股,也就是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一方面,可以擴大公司的融資管道,從不同的市場吸引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投資人了解和認可。當然,同時在兩個市場上市,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需要公司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
對於宇樹科技來說,如果他們在A股上市之後,業績持續成長,市場表現良好,那麼,去香港再上市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多一個融資管道,總是好的。而且,香港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接受度,相對來說也比較高。不過,這一切,都要看宇樹科技後續的發展情況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看這家公司,未來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