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Directory
侯漢廷 批綠教科書去中國化離譜誇張,郭智輝赴宴挨告致歉 PTT
侯漢廷痛批綠教科書去中國化:離譜到母湯
看完侯漢廷最近在教科書事件上的發言,真的讓人心裡一團亂。事情的核心很簡單——現在的小學課本,居然把像中秋、元宵、端午這種我們從小過到大的節日,改成叫「漢人傳統節日」,完全不提「中國人」這件事。老實說,這是要逼小朋友從小就對文化認同繞大圈嗎?侯漢廷直接開批「獨化課本」超誇張。不只是節日名稱,連教科書裡的歷史篇幅也拿捏得非常耐人尋味。像孫文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這種大事,竟然只出現在附錄,篇幅不超過三分之一頁,這是在哈囉?

侯漢廷認為,這樣改課本,從根本上就是在「去中國化」,刻意營造台灣人從小學開始對中國文化的割裂感。試問,讀到小四的小朋友誰沒有過過新年?而且更離譜的是他指出,課本上的地圖已經能看出「一邊一國」的史觀,這種視角不僅是灌輸學生,還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代人中留下分裂文化的痕跡。真的,看到這裡感覺簡直是民進黨在玩文化戰爭,直接用課本當武器。
郭智輝的宴會風波:侯漢廷爆料翻車再度公開致歉
再來說說另一件鬧很大的事——侯漢廷爆料郭智輝「設宴三小時」的事件。這真的是侯漢廷身為議員該學的教訓。他原本是鐵了心在臉書發文,說郭智輝部長在關稅談判公布當天(8月1日)在飯店設宴待了三小時,結果經濟部直接打臉澄清活動並非由部長主辦,郭智輝只是受邀短暫寒暄後就走人。果不其然,侯漢廷的爆料很快被指是「未經查證」,經濟部也決定法律處理,甚至公開表示此舉對郭智輝和內閣形象已經造成傷害。
侯漢廷事後公開道歉,還說自己資訊判斷出現重大失誤,造成「社會不必要的紛擾」,並承諾將捐政論節目通告收入來反省。這次事件讓侯漢廷痛深體悟到監督工作一定要謹慎,要不然沒有查證的爆料只會製造更多「社會信任危機」。雖然他的道歉態度算是很勇於認錯,但對於民眾來說,在大眾面前的信任感應該折損不少。
Corol觀點:政治攻防背後的盲點
說真的,侯漢廷在這兩件事上的表現,反映的不僅是個人,而是整個我們的政治文化病根。從教科書到關稅宴會,他都展現出一種「政治語言先行」的風格,企圖透過鮮明的發言吸引關注,但這也讓我們看見了一個致命的盲點——太多政治人物沉迷於「熱點操作」,卻容易忽視基本的事實核查。
在教科書事件上,侯漢廷點出的問題絕對值得深思。畢竟,文化認同的形塑本來就應該是自然的,硬要用課本的改造來重新塑造孩子的價值,這種「刻意操作」真的很不舒服。但反過來,他在郭智輝的宴會風波中卻腳滑了,這種未經查證就大肆放話的行為,很輕易地把原本應該是「爆料」的勇敢監督行動,變成了扯後腿的尷尬翻車。
最後,我覺得侯漢廷這兩件事都透露了一個很現實的教訓:不管是在議會還是社會輿論場,他需要在「大聲疾呼」和「準確求證」之間找到平衡。不然,像他這樣時而打出爆點、時而翻車的政治風格,不但可能會葬送自己的公信力,更可能讓監督的價值落空。政治人物要有勇於批判的膽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理性和精準,這才是真正在替社會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