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A股V型反轉:固態電池是真愛?光伏儲能崛起?算力硬件震盪,後市量能為王

Article Directory

    血洗韭菜?A股上演V型反轉!固態電池是真愛,還是曇花一現?

    市場概況:一場驚心動魄的數字遊戲

    9月5日這天,A股簡直上演了一齣年度大戲!早上還死氣沉沉,一片綠油油的韭菜田景象,彷彿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結果呢?下午直接給你來個V型反轉,創業板指像磕了藥一樣,嗖嗖往上竄,最後竟然領漲整個大盤!滬指也爭氣,硬是重新站回了3800點,讓人懷疑是不是國家隊偷偷出手了。

    成交額更是讓人看不懂,全天成交2.3萬億,乍一看挺唬人,但仔細一算,比上個交易日少了2396億!這就奇怪了,普漲行情,量能反而萎縮?難道大家都是嘴上說愛,身體卻很誠實?

    更扯的是,個股漲跌比例,超過4800隻股票都在漲,跌的還不到500隻!這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要知道,A股向來是七虧二平一賺,今天這是集體轉運了?還是莊家們在玩什麼貓膩?

    要說今天最靚的仔,那必須是新能源板塊。固態電池概念股簡直是開了外掛,先導智能領頭,帶著一票小弟,直接奔向漲停板。光伏、風電也不甘示弱,錦浪科技更是20CM漲停,讓人眼紅。CPO概念股也來湊熱鬧,勝宏科技漲停,還創了歷史新高!

    總之,這一天A股的操作,簡直讓人懷疑人生。到底是市場觸底反彈,還是莊家們在割韭菜前的最後狂歡?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固態電池:鋰電池的救星?還是資本市場的新玩具?

    技術突破頻傳:這到底是真實的進步,還是畫餅充飢?

    最近固態電池的消息滿天飛,什麼億緯鋰能成都量產基地揭牌啦,寧德時代說2027年要小批量生產啦,先導智能更是跳出來說自家全固態電池量產工藝已經打通了,訂單要爆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牛逼?感覺我們馬上就要告別傳統鋰電池,開上續航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電動車,走上人生巔峰了?

    先別急著樂觀!電池技術這玩意,水深得很。隔行如隔山,外行人看個熱鬧,內行人門道可多了去了。什麼離子電導率、介面阻抗、循環壽命…這些專業名詞聽得我腦殼疼,更別說搞懂它們背後的技術瓶頸了。

    就拿寧德時代來說,他們說「固態電池行業科學問題已基本解決」,這話聽起來很鼓舞人心,但仔細想想,什麼叫「基本解決」?解決了多少?剩下多少沒解決?這中間的操作空間可大了去了。而且,2027年才小批量生產,這時間跨度…三年後,黃花菜都涼了!搞不好到時候又冒出什麼新的電池技術,把固態電池拍死在沙灘上。

    財通證券的研報:券商的話,聽聽就好?

    這時候,券商的研報又來了。財通證券說,2025年以來,固態電池技術持續獲得突破,多家車企計劃2027年左右搭載全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設備企業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

    券商研報嘛,大家懂的。屁股決定腦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他們的任務是讓你相信固態電池前景一片光明,然後買入相關股票,讓他們的客戶(莊家)順利出貨。至於你買了之後是賺是賠,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所以,對於券商研報,我的建議是:看看就好,千萬別當真!

    市場反應:先導智能們的狂歡,散戶的盛宴?

    市場是最誠實的。消息一出,固態電池概念股立刻雞犬升天,先導智能、億緯鋰能這些龍頭股更是漲得不像話。散戶們一看,哇,固態電池這麼火,趕緊All in!

    但我想潑一盆冷水。股市向來是高風險高回報,固態電池現在還只是一個概念,距離真正商業化還遠得很。現在追高買入,很可能變成高位接盤,最後被套牢。

    當然,如果你是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喜歡賭一把,那也可以。但請記住,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光伏與儲能:被遺忘的角落,還是下一個風口?

    多重催化因素:聽起來很美,但真的能落地嗎?

    光伏和儲能這兩個難兄難弟,最近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分析師們又開始出來搖旗吶喊,說什麼「鋰電行業進入傳統旺季,獨立儲能在政策優化後呈現爆發式增長」、「全球AI建設提速,AIDC數據中心配套需求激增」、「固態電池產業進展超預期,設備商訂單量大幅增長」…總之,就是各種利好消息。

    這些催化因素聽起來確實很誘人,感覺光伏和儲能馬上就要鹹魚翻身,重回巔峰了。但我們也要保持清醒,不能被這些美好的願景沖昏頭腦。

    鋰電行業進入旺季是沒錯,但旺季能持續多久?獨立儲能政策優化也是好事,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AIDC數據中心需求激增更是遠水解不了近渴,AI建設還在起步階段,相關需求真正爆發還需要時間。

    至於固態電池產業進展超預期…呵呵,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固態電池現在還只是個概念,能不能真正產業化還不好說,更別說帶動光伏和儲能了。

    新能源賽道:鹹魚翻身?還是迴光返照?

    總的來說,新能源賽道之前一直相對滯漲,這次的反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位科技股短期震盪加劇,資金開始尋找新的避風港。而新能源板塊位階相對較低,估值優勢更為突出,自然就受到了資金的青睞。

    但是,這種反彈能持續多久?我個人認為,很難說。新能源產業週期確實存在反轉的預期,但這種預期能否兌現,還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等等。

    如果這些因素都能順利發展,那麼新能源賽道或許真的能迎來階段性修復的機會。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麼這次反彈很可能只是迴光返照,曇花一現。

    個股分析:誰在裸泳?誰是真金?

    算力硬件:漲停背後的隱憂

    今天算力硬件股集體反彈,勝宏科技直接20CM漲停,再創歷史新高,新易盛、中際旭創、生益電子也漲超10%。昨天還跌得鼻青臉腫,今天就原地復活,這過山車坐得,心臟不好的人真受不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市場對算力硬件的需求還是很強勁的,但同時也說明,這個板塊的籌碼已經開始鬆動了。昨天集中獲利兌現,今天資金快速回流,說明短線資金炒作痕跡很重,抱團取暖的基礎已經不穩了。

    這種大漲大跌的走勢,通常不利於趨勢抱團行情的延續。後續算力硬件板塊很可能會進入震盪整固期,通過洗盤來沉澱籌碼。如果你是短線玩家,可以考慮高拋低吸,但如果你是長線投資者,最好還是觀望為主,等籌碼沉澱充分後再考慮介入。

    新能源權重股:風向標,還是障眼法?

    隨著固態電池、光伏設備等題材持續活躍,新能源權重股也開始走強。先導智能再次20CM漲停,全天成交額超過160億,陽光電源、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也放量大漲。

    這些新能源權重股,可以視為本輪新能源反彈的風向標。如果它們能夠維持強勢,那麼新能源板塊的反彈就有望延續。我們可以圍繞著這些龍頭股,去尋找一些低位補漲的機會。

    但也要注意,這些權重股的大漲,也可能是障眼法。莊家們拉抬權重股,目的是為了吸引散戶跟風,然後他們就可以趁機出貨,收割韭菜。所以,我們不能盲目追漲,要保持獨立思考,仔細甄別,才能避免踩雷。

    後市研判:量能決定一切?還是另有玄機?

    成交量:真金白銀,還是虛張聲勢?

    今天的市場,三大指數全線收漲,創業板指更是大漲6.55%,氣勢如虹!滬指也重新站回了20日線之上,展現了極強的承接動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普漲反彈的背景下,量能竟然不增反減!這就像一個肌肉猛男,舉起了槓鈴,卻發現自己氣喘吁吁,後勁不足。

    所以,對於後市而言,成交額的大小仍然是決定市場強弱的關鍵。如果想要走出連續性上漲的行情,量能理應呈現遞增的態勢。就像火箭發射,需要源源不斷的燃料供應。

    反之,如果後市沒有足夠的增量資金馳援,那麼在短線情緒集中修復後,市場還是以震盪結構看待為宜。就像彈簧,壓得越緊,反彈越高,但如果沒有持續的壓力,它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

    算力硬件與固態電池:誰能引領風騷?

    站在盤面的角度來看,算力硬件股是需要重點觀察的核心方向。雖然今天相關個股再度獲得資金回流,但近期劇烈震盪可能意味著抱團籌碼已經鬆動。它們後續能否延續強勢,對於市場整體情緒具有較強的風向標意義。如果算力硬件偃旗息鼓,那麼市場很可能再次陷入低迷。

    此外,固態電池與指數共振後,也有望成為後市的領漲核心之一。這個題材的延續性同樣值得持續關注。如果固態電池能夠持續走強,那麼新能源板塊有望迎來一波真正的行情。但如果它只是曇花一現,那麼市場很可能再次回到原來的軌道。

    總之,後市的走向充滿了變數。我們既要保持樂觀,也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市場的動向,才能在股市中立於不敗之地。

    市場要聞:真真假假,霧裡看花

    新凱來融資:650億估值,是實力還是泡沫?

    最近市場傳出消息,新凱來最新一輪融資已接近尾聲,投前估值高達650億元!我的天,這數字簡直閃瞎了我的鈦合金狗眼!要知道,他們上一輪投後估值才500億,短短時間內就漲了150億,這火箭發射的速度也趕不上啊!

    新凱來是做什麼的?好像是搞新能源的。具體搞什麼,我也不太清楚。但能拿到這麼高的估值,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不過,現在市場上概念炒作太厲害了,很多公司都是靠講故事、畫大餅來吸引投資,真正的實力有多少,還真不好說。

    650億的估值,到底是實力還是泡沫?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新凱來未來發展不順利,那麼這650億的估值,很可能會變成一堆廢紙。

    擴大服務消費:畫大餅?

    還有一個消息,說是要推出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舉措,著力增加高品質服務供給,包括擴大入境消費,推出更多優質入境旅遊線路和服務;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推動將露營、民宿、物業服務、“互聯網+醫療”等服務消費條目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等。

    這些政策舉措聽起來很美好,感覺我們的生活品質馬上就要提升了。但仔細想想,這些政策真的能落地嗎?能真正惠及到普通百姓嗎?還是只是給某些利益集團開綠燈?

    擴大入境消費,推出更多優質入境旅遊線路和服務…這很好,但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吸引外國遊客的魅力。現在的旅遊環境,宰客現象屢禁不止,景點門票價格高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樣的旅遊體驗,誰願意來?

    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這也很重要,但開放的尺度如何把握?如何既能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又能保護我們的文化安全?這是一個需要仔細權衡的問題。

    總之,擴大服務消費的政策舉措,是一塊很大的餅。能不能吃到,能吃到多少,還取決於政府的決心和執行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