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美國對中國關稅談判僵局,川普再提台灣半導體關稅,美國車與日本汽車競爭引熱議 PTT

文章目錄

    美國對中國關稅談判僵局,川普再提台灣半導體關稅,美國車與日本汽車競爭引熱議 PTT

    美國對中國關稅談判僵局,川普再提台灣半導體關稅,美國車與日本汽車競爭引熱議

    關稅:一場未結束的經濟戰爭

    美國和中國在關稅談判上的拉鋸戰,簡直可以拿來拍一部經濟版的電視劇。雙方雖然都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但這場無休止的談判卻像是不會有明顯贏家的棋局。尤其是近期,川普政府不僅在中美關係上繼續強硬,而且還把火燒到了台灣,提議對台灣半導體課徵20%的暫時性關稅,這可是高於日本、韓國和歐盟的15%。台灣宣布稅率消息後,台股和新台幣一頭栽進了谷底。然而這件事僅僅是表象,背後的複雜性更加令人啟人疑竇。

    台灣遭受高額關稅背後的「政治經濟博弈」

    先來說說川普政府的策略,這位前美國總統一向以「交易型政客」著稱。他強調美國第一,對外祭出高關稅來逼迫貿易對手讓步,對內則討好他的支持者。台灣此刻正因半導體行業的崛起成為全球科技霸權的焦點,美國對台灣祭出20%的「暫時性稅率」,彷彿是想讓這個小島國家感受到威脅的滋味。然而,所謂「暫時性」一詞是否能真如字面般短暫,可就得看台灣在下一步談判中能否有足夠籌碼進退自如。 台灣遭受高額關稅的原因本質上是因美國擔憂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供應鏈中影響力過強,可能掣肘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但問題來了,日本和韓國憑什麼只需要15%的稅率?日本是全球第3大經濟體,就因為它在幾年前大筆投資美國市場,今日便能看見成果。而台灣這邊靠著小心翼翼和美國保持合作,卻還是逃不了被狠狠敲一筆的命運。這其中的權衡,只能歸咎於台灣地緣政治的位置和美台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原來,關稅已不單單是經濟議題,更是美國用來發揮全球外交影響力的工具。

    台幣貶值背後的恐慌心理

    關稅新聞一出,新台幣兌美元立刻跌破30元大關,股市也低迷不堪。市場直接將資金撤離台灣轉向美元避險,形成了一連串的市場恐慌。匯率的波動背後,凸顯出外界對稅率是否真的只是「暫時性」深感疑慮。外匯專家李其展的分析更是道破天機,當市場資訊有限,焦慮就會成為人們唯一的行動準則,而此刻台灣正好因稅率定位不明確,成為矛盾的核心。這是否正是美國想達成的目標?利用高關稅製造短期經濟壓力,迫使台灣在談判桌上更加妥協呢?

    美國車、日本汽車競爭的熱議,揭示另一層關稅政治

    除了台灣半導體的暫時性關稅,美國車與日本汽車行業的競爭又扮演了另外一出精彩戲碼。川普一度威脅日本汽車進口將被課徵關稅,理由是「國家安全」。請問,日本的汽車安全問題怎麼就能影響到美國?答案要找回到當時日本轟轟烈烈的對美投資案上。在這個汽車競爭的鬥爭中,美國對本國市場的保護欲望可視為關稅工具的一大延伸。日本能投資換稅率,台灣能不能拿半導體技術在供應鏈合作中換取更低的稅率?看來這場博弈遠未見分曉。

    關稅的未來走向:讓不讓的抉擇

    台灣的「讓與不讓」是未來談判結果的核心。川普的關稅政策雖然已經不再是美國現任政府的主基調,但掐住供應鏈的脖子仍然是美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鐵律。從中美關稅談判,到台灣半導體稅率,再到美國與日本汽車行業的競爭,關稅已不僅僅是國際貿易的工具,而是各國政府用來彰顯自己對全球經濟秩序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美國對中國關稅談判僵局,川普再提台灣半導體關稅,美國車與日本汽車競爭引熱議 PTT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