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德力佳IPO疑雲:業績、關聯交易、技術空心化挑戰

文章目錄

    風電齒輪箱巨頭德力佳IPO前夜:光環下的重重疑雲

    瞭望塔財經的調查,簡直像在看一部精心編織的商戰劇。德力佳,這家號稱全球第三大的風電齒輪箱供應商,即將接受IPO的“終極考驗”。表面上看,它是風電產業鏈上的一顆璀璨明星,市佔率耀眼奪目。但撥開這層光鮮亮麗的外衣,你會發現裡面佈滿了讓人脊背發涼的“暗雷”。

    先別急著為它的全球第三名頭鼓掌,仔細看看它的招股書,數字背後的故事可沒那麼動聽。關聯交易占比超過四成,這簡直就像一家人左手倒右手,肥水不流外人田。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創始股東居然在上市前夕提前套現12億元離場,這波操作,難道是對公司前景沒信心?還是早已看穿一切?

    別以為這就完了,更令人擔憂的是,德力佳的研發投入簡直摳門到了極點,連行業平均水準的一半都不到。這年頭,科技企業不搞研發,就像戰士不磨刀,難道想靠情懷發電?更別提那一長串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什麼存貨周轉率驟降、應收賬款周轉率下滑,簡直就像在宣告:這家公司的運營效率已經亮起了紅燈。

    所以,別再被“全球第三”的光環迷惑了。德力佳的IPO之路,恐怕沒那麼一帆風順。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

    业绩大變臉:上市之路還有戲嗎?

    德力佳從成立到衝刺IPO,只用了短短八年,這速度,簡直就像坐了火箭。2024年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0.36%,中國市場佔有率16.22%,在全球和國內市場都排得上號。但別忘了,股市有句老話:爬得越高,摔得越慘。德力佳的業績變臉,來得猝不及防。

    八年狂奔,一朝失速?

    2023年,德力佳還在招股書裡大秀肌肉,營收從31.08億元人民幣躍升至44.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也從5.4億元人民幣增至6.34億元人民幣。這增長曲線,簡直完美得不像話。但誰能想到,僅僅一年之後,這一切都變了樣。2024年,營收直接下滑到37.1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也跌回5.34億元人民幣。營收淨利雙雙暴跌超過16%,這還是在主板上市,要知道主板可是最講究業績穩定的地方!

    這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突然踩了急剎車,讓人措手不及。更詭異的是,在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德力佳還堅持要募資18.81億元人民幣擴產。這到底是藝高人膽大,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客戶結構畸形:金風科技打個噴嚏,德力佳就感冒?

    如果說業績下滑是德力佳的“外傷”,那麼客戶結構畸形就是它的“內疾”。德力佳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竟然高達94.73%-98.86%。這意味著,它幾乎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幾個籃子裡。其中,金風科技和三一重能兩家公司,就佔了2024年銷售額的75%以上。

    這種客戶結構,簡直脆弱得不堪一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德力佳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2024年上半年,金風科技仅仅调整了一下排產計畫,就導致德力佳的訂單量銳減。這簡直就像得了“客戶依賴症”,命運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中。難道德力佳就沒有想過,萬一哪天這些大客戶不再買單,它該怎麼辦?

    關聯交易大揭秘:誰在和德力佳跳“蹺蹺板”?

    在资本市場裡,關聯交易永遠是監管機構和投資者最敏感的神經之一。它就像一個黑箱,裡面藏著各種利益輸送、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德力佳的招股書,就揭開了一個關於關聯交易的“潘朵拉魔盒”。三一重能和遠景能源,這兩家公司不僅是德力佳的主要股東,還是它的核心客戶。這種既是股東又是客戶的關係,就像一張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把德力佳牢牢地捆綁在其中。

    三一重能、遠景能源: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關係

    2024年,德力佳的關聯交易出現了詭異的變化。對三一重能的銷售佔比,像坐了火箭一樣,直接飆升至35.02%。而對遠景能源的銷售佔比,卻像跳崖一樣,驟降至8.54%。這種“此消彼長”的局面,讓人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德力佳對此的解釋是,遠景能源開始自己生產齒輪箱了。但這個解釋,似乎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畢竟,三一重能的採購佔比逆勢上升,使得關聯交易總額仍然高達43.56%。這意味著,德力佳將近一半的生意,都是和自己的“親戚”做的。這到底是“互惠互利”,還是“利益輸送”?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價格疑雲:賣給自家人,價格就是不一樣?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交易所的質詢,簡直就像一把利劍,直指德力佳的要害:“是否具備獨立面向市場獲取業務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德力佳是不是只能靠著三一重能和遠景能源這些“乾爹”才能生存?如果沒有了他們,德力佳還能不能活下去?

    雪上加霜的是,德力佳在回復問詢時,竟然承認向關聯方的銷售價格與第三方存在差異。這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德力佳卻沒有提供任何可比價格數據或獨立評估報告。這就像在說:“我就是賣給自己人貴一點,你能把我怎麼樣?”這種交易的公允性,實在是讓人懷疑。

    獨立性在哪裡?高管團隊“雙重效忠”惹爭議

    如果說關聯交易是德力佳的“經濟命脈”,那麼人員交叉任職就是它的“政治生態”。德力佳現任的董監高及核心技術團隊中,有多人具有三一重能或遠景能源的背景。更離譜的是,其中三人竟然還在關聯方擔任要職。這簡直就像在玩“無間道”,一個人同時效忠於兩個老闆。

    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員安排,讓德力佳的業務獨立性變得形同虛設。他們的決策,究竟是站在德力佳的立場,還是站在三一重能或遠景能源的立場?這恐怕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這也讓德力佳的IPO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財務預警31響:德力佳的“亞健康”體檢報告

    瞭望塔財經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透過企業預警通,為德力佳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結果顯示,德力佳的資產運營效率正在急劇下滑,簡直就像一個長期缺乏鍛煉的“亞健康”患者。公司已經觸發了31條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多項關鍵指標呈現出令人擔憂的惡化趨勢。這就像一場暴風雨前的寧靜,預示著德力佳可能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

    存貨堆積如山:東西賣不動,倉庫要爆炸?

    2024年,德力佳的存貨周轉率僅為2.43次,同比大幅下降22.25%,甚至低於行業平均值2.79次。這意味著,德力佳的存貨積壓越來越嚴重,東西賣不動,倉庫都快要爆炸了。與此同時,存貨賬面餘額竟然高達12.32億元人民幣,佔總資產的17.16%。這就像一個肥胖的人,體內堆積了太多的脂肪,隨時可能引發各種疾病。

    存貨周轉率下降,意味著德力佳的資金迴轉速度變慢,資金利用效率降低。這不僅會增加存儲成本和管理成本,還會加大存貨貶值的風險。如果這些存貨最終無法賣出去,德力佳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應收賬款:欠的錢越來越多,收錢越來越慢?

    德力佳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從3.24次降至2.41次,降幅高達25.5%,遠低於行業平均值4.28次。這就像一個企業的血液循環系統出現了問題,血液流動速度變慢,容易形成血栓。

    14.88億元人民幣的應收賬款餘額,相當於年營收的40%。這意味著,德力佳有大量的錢還沒有收回來,而是被客戶欠著。如果這些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德力佳將面臨壞賬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

    固定資產打折:花了大錢,效率卻減半?

    更令人擔憂的是,德力佳的單位固定資產收入產值,從2022年的5.65驟降至2024年的2.71,三年時間,產出效率下滑超過52%。這就像一台機器,越用越舊,效率越來越低。這意味著,德力佳花了大量的錢購買固定資產,但這些資產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

    這種關鍵指標的惡化,德力佳卻沒有在風險提示中充分披露。這就像一個醫生,明明知道病人病情嚴重,卻故意隱瞞病情,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預付款的秘密:藏著提前確認的成本,還是另有玄機?

    更詭異的是,在營收下滑16.36%的背景下,2024年德力佳的預付賬款竟然逆勢增長28.97%,與營業成本下降18.14%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像一個人在節食,但是體重反而增加了。這種異常的財務變動,究竟指向潛在的提前確認成本,還是關聯方資金佔用風險?恐怕只有德力佳自己知道答案。

    原始股東跑路:12億套現,是金蟬脫殼還是未卜先知?

    德力佳的股權變動,簡直比連續劇還精彩,充滿了各種謎團。2023年3月,距離德力佳啟動上市輔導僅僅5個月,原始股東加盛投資突然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套現12.05億元人民幣離場。這時間點,卡得簡直妙不可言,讓人不得不懷疑,加盛投資是不是提前知道了什麼內幕消息?

    加盛投資:六年狂賺40倍,背後有什麼故事?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加盛投資2017年入股時的成本,僅僅只有3000萬元人民幣。短短六年時間,投資收益竟然高達40倍。這簡直就是躺著賺錢,比印鈔機還厲害。接盤方包括三一重能、北京高瓴等機構,其中三一重能豪擲6.7億元人民幣受讓12.73%的股權。這大手筆,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監管機構在問詢函中,也毫不客氣地要求說明:“加盛投資悉數轉讓全部股權的原因”。但德力佳在招股書中,對這個關鍵問題卻避而不談。這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被問到原因時,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加盛投資的離場,究竟是金蟬脫殼,還是未卜先知?這恐怕是德力佳IPO過程中,最引人關注的謎團之一。

    三一重能的“慷慨”:1元轉讓增速機,圖什麼?

    更值得玩味的是,德力佳設立初期,三一重能竟然以1元人民幣的價格,將旗下的三一增速機轉讓給德力佳。這種異常的交易,背後的商業邏輯令人費解。要知道,三一增速機可不是什麼破銅爛鐵,而是風電齒輪箱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一重能為什麼要如此“慷慨”,白白送給德力佳?難道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利益關係?

    實控人的錢從哪裡來?借錢出資,獨立性大打折扣

    德力佳實際控制人劉建國的出資資金,也存在著瑕疵。招股書承認,劉建國2017年3000萬元人民幣的貨幣出資中,有2500萬元人民幣竟然是向三一重能借的。雖然之後歸還了,但這種初始資金依賴,暴露了德力佳脆弱的獨立性。這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還沒學會走路,就先要靠別人攙扶。這樣的公司,真的能夠獨立自主地發展嗎?

    交易所的拷問:德力佳是不是在“壓貨”衝業績?

    在2025年4月的問詢函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罕見地直接質問:“是否存在通過向下游客戶壓貨調節自身業績的情形?”這句話,簡直就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接刺向了德力佳的財務真實性。所謂“壓貨”,就是指企業為了衝高業績,強迫下游客戶購買超出實際需求的產品。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可以美化財務報表,但長期來看,卻會損害企業的健康發展。

    德力佳真的存在“壓貨”行為嗎?讓我們來看看它的一些異常的財務數據。

    銷售費用暴增:業績下滑,花錢卻更多,這合理嗎?

    儘管德力佳在回復中否認了“壓貨”行為,但財務數據卻暴露出了矛盾的信號。2024年,在營收下滑16.36%的情況下,德力佳的銷售費用竟然逆勢大增44.74%。這就像一個人在生意慘淡的情況下,卻花更多的錢來打廣告。這種異常的背離,很難用常規的業務邏輯來解釋。

    銷售費用通常包括廣告費、促銷費、差旅費、薪資等等。如果德力佳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廣告宣傳或促銷活動,那麼銷售費用為何會大幅增加?難道是為了刺激客戶多買產品,而增加了銷售人員的提成?或者,是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而增加了促銷費用?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

    現金流的幻覺:數字好看,卻暗藏危機?

    更令人警惕的是,德力佳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在2024年反常激增106.79%至8.06億元人民幣,與營收下滑的趨勢嚴重背離。現金流專家分析認為,這種異常的波動,可能源於放寬信用政策刺激銷售,或者關聯方特別支持。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都不是可持續的健康經營信號。這就像一個病人,表面上看氣色很好,但實際上卻是靠打激素來維持。一旦停止打激素,病情就會迅速惡化。

    放寬信用政策,意味著德力佳允許客戶更晚付款。雖然這可以刺激客戶多買產品,但也會增加壞賬的風險。關聯方特別支持,則意味著德力佳的現金流,並不是完全依靠自身經營產生的,而是靠“輸血”來維持。這種情況下,一旦關聯方停止支持,德力佳的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

    因此,德力佳的現金流激增,很可能只是一種“幻覺”,並不能真實反映其經營狀況。

    技術空心化:德力佳是“紙老虎”?

    在高科技產業,技術實力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一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就如同沒有牙齒的老虎,看起來兇猛,實際上不堪一擊。德力佳作為一家號稱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卻顯得異常吝嗇,讓人不禁懷疑,它是否只是一隻“紙老虎”?

    研發投入:摳摳搜搜,技術創新從何談起?

    2022-2024年,德力佳的研發費用率僅為1.40%、2.70%和2.73%,連行業平均水準5.92%的一半都不到。2024年1.01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投入,也低於行業平均1.38億元人民幣。這就像一個學生,捨不得花錢買書學習,卻想考出好成績,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德力佳在研發方面的摳門,讓人看不到它對技術創新的決心,也讓人對它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

    專利數量:和競爭對手比,簡直是“赤貧”

    研發投入不足,直接反映在了技術儲備上。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德力佳僅擁有59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3項。而同行可比公司,南高齒擁有937項專利,大連重工擁有711項專利,杭齒前進擁有302項專利。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德力佳的專利庫簡直可以用“赤貧”來形容。這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卻沒有幾招像樣的功夫,如何才能在江湖上立足?

    專利是企業技術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德力佳專利數量的匱乏,不僅反映了它技術儲備的不足,也暴露了它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

    技術團隊:挖角競爭對手,真的沒問題嗎?

    核心技術來源,更存在隱憂。招股書顯示,德力佳核心團隊中有三人來自競爭對手南高齒。這種人才流動,是否涉及技術侵權,尚不可知。但這種情況,無疑會給德力佳的技術實力,蒙上一層陰影。創始人劉建國用於出資的“非專利技術”,也遭到了監管機構的質疑。交易所要求說明這些技術的具體內容,以及是否實際投入生產,側面反映了其技術含金量存疑。這就像一個廚師,聲稱自己有獨門秘方,但卻拿不出真材實料,讓人難以信服。

    逆勢擴產:德力佳的“豪賭”,勝算幾何?

    在整體經濟下行、風電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德力佳卻選擇逆勢擴產,計劃募資18.81億元人民幣,投入兩大項目:“年產1000台8MW以上大型陸上風電齒輪箱項目”和“汕頭年產800台大型海上風電齒輪箱項目”。這就像在寒冬臘月裡,有人要all in 梭哈一把,賭一把大的。這份魄力,令人佩服,但也讓人捏一把冷汗。

    德力佳的這場“豪賭”,勝算幾何?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風機降價潮:產品越來越便宜,利潤空間在哪裡?

    近年來,風機大型化趨勢明顯,但與此同時,風電齒輪箱的單價卻在不斷下降。三年時間,風電齒輪箱單價下降25%,從2022年的31.23萬元/MW降至2024年的23.40萬元/MW。這就像在菜市場買菜,同樣的菜,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在這種情況下,德力佳的利潤空間在哪裡?

    風機降價,一方面是技術進步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競爭加劇的體現。德力佳想要在降價潮中生存下去,就必須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這對於研發投入不足的德力佳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海上風電:是藍海還是紅海?

    德力佳將擴產的重點放在了海上風電領域。海上風電,被認為是風電產業的“藍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競爭也更加激烈。德力佳選擇進入海上風電領域,既有機會,也有風險。

    更重要的是,下游整機廠商的自產趨勢正在加劇。遠景能源的自產齒輪箱,已經導致德力佳2024年對其銷售額大幅下滑。如果未來更多的整機廠商選擇自產齒輪箱,德力佳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現金流告急:德力佳還有多少錢可以燒?

    德力佳的現金流狀況,也不容樂觀。2024年末,應收賬款餘額高達14.88億元人民幣,存貨賬面餘額12.32億元人民幣。應收賬款周轉率持續下降,預示著回款能力惡化。這就像一個企業的錢包,裡面的錢越來越少,卻還要不斷地花錢。德力佳還有多少錢可以燒,來支撐它的擴產計劃?

    環保風險:一不小心,可能血本無歸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德力佳的環保合規問題。2021年,德力佳曾因環保違法被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罰款15萬元人民幣。2025年,更被無錫市生態環境局重點標註為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較大企業,暴露出內部管控漏洞。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隱患。德力佳此次募投項目的環保措施是否充分,仍然是未知數。如果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甚至被關停,德力佳的擴產計劃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德力佳的上市之路,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它能否越過關聯交易、技術自主性、業績持續性這三座大山,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