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A股赴港IPO:淘金熱潮下的風險與用友網絡的挑戰

文章目錄

    港股IPO熱潮:A股上市公司的淘金樂園還是困獸之鬥?

    表面風光:港股IPO市場的數據幻象

    今年以來,香港股市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那簡直就像是剛開閘洩洪的水庫,表面上看似一片欣欣向榮。根據那些閃閃發光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場共集資1071億港元,比去年同期足足上升了七倍!這簡直是坐火箭的速度!一舉躍居全球首位,成為近十年來的同期第二高點,甚至還超越了整個2024年的集資總額。哇,這數字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但各位看官,數據這玩意兒,就像是化了妝的美女,你永遠不知道她卸了妝之後長什麼樣。

    沒錯,港股IPO市場的確很熱鬧,但這熱鬧背後,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數字就像是海市蜃樓,看似美麗,實則充滿了陷阱。你想想,為什麼突然冒出這麼多公司要來香港上市?真的是為了全球化嗎?還是因為在A股市場混不下去了,想來港股撈一筆?

    別忘了,香港的金融市場可是出了名的「水深」。這裡不僅有來自全球的投資大鱷,還有各種各樣的「老千股」。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會被這些「金融鱷魚」吞得骨頭都不剩。所以,在看到這些光鮮亮麗的數據時,請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表面的繁榮所迷惑,要深入了解這些公司的底細,才能避免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A股企業赴港:全球化的迷霧與估值的誘惑

    價值發現?還是價值重估?

    今年,A股上市公司就像聞到腥味的鯊魚,扎堆湧向香港的IPO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港股遞交上市申請的A股公司竟然高達50家!更可怕的是,後備隊伍還在持續擴容,還有數十家正在排隊等著「跳船」。這景象,簡直就像是A股市場遭遇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災難,逼得這些公司紛紛出逃。

    這些公司口口聲聲說,赴港IPO是為了「全球化」。全球化?說得真好聽!說白了,還不是因為在A股市場撈不到錢了,想來香港碰碰運氣?A股市場的估值體系,大家都懂的,各種潛規則、各種內幕交易,讓真正有價值的公司根本無法獲得應有的估值。所以,這些公司就想著,跑到香港這個更「自由」、更「開放」的市場,看看能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但是,香港的投資者也不是傻子。他們可不像A股的散戶那麼容易被忽悠。他們會仔細研究這些公司的財務報表、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如果這些公司真的有價值,那當然沒問題,估值自然會水漲船高。但如果這些公司只是空有其表,或者在A股市場已經被炒爛了,那在香港恐怕也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所以,A股公司赴港IPO,到底是「價值發現」還是「價值重估」?這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國際人才?還是國際韭菜?

    除了估值之外,這些公司還宣稱,赴港二次上市有助於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拓展國際客戶,為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提供有力支撐。這話聽起來也很漂亮,但仔細一想,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難道在A股市場就吸引不到嗎?還是說,這些公司根本就不想真正吸引人才,只是想藉這個名頭,在香港的資本市場上講個好故事,騙點錢?

    拓展國際客戶?這就更扯淡了。如果這些公司真的有實力,早就應該在國際市場上打出一片天地了,還需要跑到香港來「拓展」?說白了,還不是想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搭個橋、鋪個路,方便它們在海外市場上混口飯吃。

    但問題是,海外市場也不是那麼好混的。競爭激烈、規則複雜,一不小心就會栽跟頭。如果這些公司沒有真正的實力,只是想靠著香港的牌子,在海外市場上招搖撞騙,那恐怕只會成為國際資本的「韭菜」,被割得血本無歸。

    用友網絡的港股豪賭:軟件巨頭的自救之路?

    招股書背後:企業軟件霸主的隱憂

    近日,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按捺不住了,也想來香港「分一杯羹」。這家公司就是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588.SH),一家號稱是「中國企業軟件及服務市場最大的市場參與者」的軟件巨頭。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用友網絡已經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並聘請了招銀國際和中信證券作為其聯席保薦人。這陣仗,看起來來勢洶洶,志在必得。

    但問題是,用友網絡真的有那麼風光嗎?翻開它的招股書,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雖然它號稱自己是行業的領頭羊,但業績卻持續承壓,甚至深陷虧損的泥潭。這簡直就像是一個身患重病的拳擊手,明明已經搖搖欲墜,卻還想登上擂台,挑戰世界冠軍。

    用友網絡此時選擇赴港上市,到底是為了「自救」,還是為了「豪賭」?這恐怕只有它自己心裡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家公司的港股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從財務軟件到YonBIP:用友的進化還是異化?

    根據招股書,用友網絡自1988年成立以來,經歷了三個關鍵的發展階段:從產品維度來看,它實現了從財務軟件到ERP(企業管理軟件),再到BIP(用友商業創新平台)的跨越;而從組織架構維度來看,它則由代理商模式,到以地區為主的模式,再到面向大型企業以行業為主的模式。這看起來像是企業的不斷進化,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

    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用友網絡的這些「進化」,其實更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炒作概念。從財務軟件到ERP,再到BIP,每一個概念都很時髦,都能吸引投資者的眼球。但這些概念的背後,到底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有多少是真正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這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是用友網絡推出的YonBIP平台,號稱是其「雲服務的核心平台」,旨在為企業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运营提供全方位工具、能力及资源支持。這聽起來簡直是無所不能,但實際上呢?有多少企業真的能夠從這個平台上獲得實質性的幫助?有多少企業願意為這個平台買單?

    所以,用友網絡的進化,到底是真正的進化,還是為了迎合資本市場的「異化」?這恐怕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業績迷局:復甦的假象還是真實的反彈?

    虧損擴大:財務報表的血淋淋真相

    說到用友網絡的業績,那可真是一言難盡。雖然它在招股書中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但事實勝於雄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可不會說謊。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用友網絡的收入分別約為88.90億元、94.43億元、88.17億元(人民幣,下同),呈現波動下行的趨勢。更慘的是,年內溢利分別約為2.25億元、-9.33億元、-20.70億元,直接跌入了虧損的深淵。這簡直就像是從天堂掉到了地獄,讓人不寒而慄。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種虧損的趨勢還在持續擴大。根據用友網絡最近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的虧損金額將再度擴大。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5.6億元到36.4億元,同比下降4.3%-6.4%;歸母淨利潤虧損金額為8.75億元到9.75億元,同比擴大10.2%-22.8%。這簡直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越陷越深,看不到盡頭。

    面對如此糟糕的業績,用友網絡當然要找一些理由來解釋。它聲稱,其業務經營存在季節性特征,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低於上半年成本費用占全年成本費用比重。同時,公司研發投入形成的資本化無形資產攤銷金額同比增長約1.2億元,離職補償金同比增長約0.3億元。這些理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總覺得有些牽強。難道其他軟件公司就沒有季節性特征嗎?難道其他公司就沒有研發投入和離職補償金嗎?

    所以,用友網絡的虧損,恐怕並不是單純的季節性因素或者研發投入造成的,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例如,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創新不足、客戶服務不到位等等。這些問題,恐怕不是簡單的解釋就能掩蓋的。

    中金的樂觀:券商的糖衣炮彈?

    儘管用友網絡的業績如此糟糕,但還是有一些券商對其未來表示樂觀。例如,中金公司就指出,今年上半年虧損的擴大主要是由於今年一季度業績較為明顯的拖累所致。今年二季度,公司預計收入為21.8-22.6 億元,同比增長6.1%-10%,收入從先前的下滑轉向正增長;預計歸母淨利潤虧損1.39-2.39 億元,同比大幅減虧1.0-2.0 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單季度實現淨流入,較去年同期改善約3.2 億元,上半年累計同比改善約6.0 億元。中金續指,公司業績表現好於市場的悲觀預期,開始呈現復甦態勢。

    中金的這些分析,聽起來很振奮人心,讓人感覺用友網絡已經觸底反彈,即將迎來新的輝煌。但問題是,券商的報告,有多少是真正客觀的分析,又有多少是為了迎合客戶、製造樂觀氣氛的「糖衣炮彈」?

    別忘了,中金公司可是用友網絡的保薦人之一。它們當然希望用友網絡能夠成功上市,這樣它們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所以,它們的報告,很難保證完全客觀公正。

    因此,對於中金的樂觀預測,我們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要被它們的糖衣炮彈所迷惑,要仔細分析用友網絡的財務數據,判斷其是否真的具有復甦的潛力。

    合同签约:短暂的回暖还是长期的趋势?

    除了中金公司的樂觀預測之外,用友網絡在合同簽約方面似乎也出現了一些回暖的跡象。據稱,公司自今年二月份以來也保持較好的回暖趨勢,多個月份實現正向增長,尤其是在二季度實現進一步加速。公司第二季度單季度合同簽約金額同比增長超過18%,拉動上半年合同簽約累計金額同比增長8%。中金表示,合通簽約趨勢的向好發展在支撐公司二季度收入實現正向增長的同時,也為公司後續季度收入端的進一步恢復性增長打下基礎,全年維度其預計公司收入有望實現正向增長。

    合同簽約金額的增長,的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用友網絡的產品和服務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吸引力。但問題是,這種增長是短暫的回暖,還是長期的趨勢?

    如果這種增長只是因為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例如政府的政策支持、競爭對手的衰落等等,那恐怕難以持久。只有當用友網絡能夠持續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才能夠真正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

    因此,對於合同簽約金額的增長,我們也要保持謹慎的態度。要仔細分析這些合同的具體內容、客戶的質量以及未來的執行情況,才能判斷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全球化2.0:用友的國際夢與現實的差距

    海外擴張:是戰略布局還是孤注一擲?

    用友網絡此次赴港上市,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支持其所謂的“全球化2.0”戰略。根據該公司的說法,他們自2023年啟動了全球化2.0戰略,計劃在3年內覆蓋100+個國家,以打造收入增長的第二曲線。目前,用友網絡已經在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國和阿聯酋等地設立了子公司,並在2025年一季報中提到,公司正積極拓展美洲、歐洲和中東市場,服務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地企業的數智化。海外市場收入近年來也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其中,2024年,該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為2.18億元,同比增長6.74%。

    聽起來,用友網絡的國際化步伐邁得很大,前景一片光明。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這個所謂的“全球化2.0”戰略,更像是一場豪賭。用友網絡真的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覆蓋100多個國家嗎?它在這些國家真的能夠站穩腳跟,獲得市場份額嗎?這些問題,恐怕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定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用友網絡的海外市場收入雖然逐年上漲,但佔其總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小。2024年,其海外市場收入僅佔總收入的2.47%。這說明,用友網絡的海外擴張,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對其整體業績的貢獻非常有限。

    因此,用友網絡的海外擴張,到底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還是為了應對國內市場困境而孤注一擲?這恐怕需要時間來檢驗。

    廣發證券的解讀:美好的願景還是空洞的口號?

    廣發證券指出,從企業戰略來看,頭部企業赴港上市往往伴隨著國際化發展的需求。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化的金融窗口,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對接全球產業鏈、吸引海外合作夥伴,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為未來的跨國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廣發證券的這段解讀,聽起來很美好,但卻充滿了空洞的口號。的確,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可以為企業提供很多便利。但問題是,用友網絡真的能夠利用這些便利,實現其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嗎?

    對接全球產業鏈?用友網絡的核心產品是企業軟件和雲服務,這些產品的同質化程度很高,競爭非常激烈。用友網絡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對接全球產業鏈?

    吸引海外合作夥伴?用友網絡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很低。它如何才能吸引到海外合作夥伴的青睞?

    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用友網絡的營銷能力和服務能力,在國際市場上還非常薄弱。它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因此,廣發證券的解讀,雖然充滿了美好的願景,但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可行的措施。它更像是一種為了迎合客戶、製造樂觀氣氛的公關說辭,而不是真正客觀的分析。

    深度剖析:用友網絡港股IPO的真正意圖

    融資紓困:緩解燃眉之急還是飲鴆止渴?

    綜觀以上種種,用友網絡此次赴港IPO,被外界普遍視為其“全球化2.0”戰略的重要一步。但說實話,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融資紓困”。畢竟,持續的業績承壓,加上巨額的虧損,已經讓用友網絡的財務狀況亮起了紅燈。如果再不籌集資金,恐怕連“活下去”都成問題。

    當然,用友網絡肯定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會說,赴港上市是為了更好地支持公司的長遠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品牌影響力……這些說辭聽起來都很高大上,但背後的真相,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事實上,港股IPO市場並不是什麼“提款機”。想要在這裡成功融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符合嚴格的監管要求外,還要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如果用友網絡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業績和發展前景,恐怕很難在港股市場上獲得理想的估值。

    更重要的是,即使成功融資,也並不意味著問題就解決了。如果用友網絡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資金,改善其經營狀況,提升其盈利能力,那麼這些資金最終也只會變成“無底洞”,讓其越陷越深。從這個角度來看,用友網絡此次赴港IPO,很可能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資本結構:優化的假象還是稀釋的真相?

    除了融資之外,用友網絡赴港IPO的另一個目的,可能是為了優化其資本結構。通過發行新股,引入新的投資者,可以改善公司的股權結構,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但問題是,這種“優化”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事實上,發行新股必然會導致股權的稀釋。原股東的權益將被攤薄,對公司的控制力也會下降。

    對於用友網絡來說,股權稀釋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該公司的股權結構比較集中,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很強。如果引入過多的新股東,可能會削弱管理層的控制力,甚至引發股權爭奪。

    因此,用友網絡此次赴港IPO,表面上是為了優化資本結構,但實際上卻可能隱藏著股權稀釋的風險。這對於該公司的長期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投資者警示:擦亮眼睛,看清風險!

    總之,用友網絡此次赴港IPO,背後隱藏著諸多風險。雖然該公司在企業數智化領域具有一定的領先地位,並持續進行技術投入,但其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卻並不理想,甚至深陷虧損的泥潭。此外,該公司的“全球化2.0”戰略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能否成功推進還是個未知數。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面對用友網絡這樣一家“問題多多”的公司時,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被該公司華麗的說辭所迷惑,要仔細分析其財務數據、業務模式和發展前景,全面評估其投資價值。如果不能看清其中的風險,最好還是敬而遠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記住,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