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Directory

光伏盛宴下的冰与火之歌:撤退与狂飙并存的魔幻现实
光伏產業,簡直就是個大型的戲劇現場!一邊廂,戶用光伏的巨頭正泰安能,好端端的IPO,竟然遞交了撤退申請,就像一位準備登台的明星,突然宣布不演了。另一邊廂,整個行業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半年內狂砸800億人民幣,瘋狂擴充產能,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鋪滿太陽能板。說好的“反內卷”呢?怎麼感覺現在的狀況,比瑞士卷還要卷啊?這光伏行業,到底是盛宴還是鴻門宴?
正泰安能IPO戛然而止:是金盆洗手,还是另有图谋?
9月1日,正泰電器一紙公告,宣告其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奔赴上交所主板的IPO之路,就這麼…沒了!這家號稱“戶用光伏第一股”的企業,估值一度衝上600億人民幣,原計劃募資60億,結果在完成一輪問詢後,就悄無聲息地撤單了。這操作,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留下市場一堆問號和猜測。難道是正泰安能覺得自己太優秀了,不屑於和凡夫俗子為伍?還是說,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資本算計?
光伏“反内卷”口号下的疯狂扩张:谁在裸泳?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正泰安能撤退的同時,整個光伏行業卻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瘋狂擴張!今年以來,46個新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37GW的新增產能蓄勢待發,800億人民幣的投資洪流洶湧澎湃。這架勢,簡直是要把整個地球都變成一個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這邊廂,行業龍頭鳴金收兵;那邊廂,卻是千軍萬馬在擴產線上高歌猛進。光伏大佬們天天在各種論壇上喊“別卷了別卷了”,可身體卻異常誠實,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擴產。這就好比一群人在懸崖邊上賽跑,明明知道前面是萬丈深淵,卻誰也不敢停下腳步,生怕被別人擠下去。到底誰在裸泳?恐怕只有潮水退去的那一天,才能見分曉。
业绩太好反成“罪”?正泰安能撤单背后的资本迷局
正泰安能的IPO,說停就停,這背後的故事,可比連續劇還要精彩。表面上看,是正泰電器一句輕描淡寫的“業務發展較好、業績增速快,需統籌安排”,聽起來簡直像是在炫富:“哎呀,賺錢太多了,暫時不上市了,好煩惱哦!”。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後的水,深得很!
“凡尔赛式”撤单:业绩增速过快只是幌子?
2025年上半年,正泰安能淨利潤超過19億人民幣,增速迅猛。這數字,確實亮眼。但有業內人士大膽猜測,這次終止IPO,可能與其利潤規模逼近分拆規則上限有關。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太能幹了,反而不好分家”。分拆上市,可能會攤薄母公司的利潤,影響估值。這資本結構的精妙權衡,向來是門大學問。搞不好,一不小心,就會雞飛蛋打。
灵魂拷问:独立性缺失才是致命伤?
作為戶用光伏領域的龍頭企業,正泰安能坐擁180萬座電站,規模之巨,令人咋舌。但這也正是問題所在!在面對上交所的問詢時,它不得不直面一系列直擊要害的靈魂拷問:業務是否真正具備獨立性?是否存在隱形關聯交易?是否與母公司存在同業競爭?這些問題,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直指正泰安能的命門。畢竟,資本市場最怕的就是“裙帶關係”和“利益輸送”。如果一個企業的生存,完全依賴於母公司的庇護,那它又有什麼資格,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呢?
“口嫌体正直”:光伏产业的扩张惯性与技术路线之变
與正泰安能的撤退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整個光伏產業仿佛正處於“一邊高呼剎車,一邊猛踩油門”的矛盾狀態。截至8月20日,國內今年已經湧現出32個新的擴產項目,另有14個項目緊鑼密鼓地開工建設,产能竞赛的热度丝毫未见减退。據了解,擴產項目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環節,新增擴產和開工規模超過139GW,占到主鏈擴張產能的98%。唯一一個上游材料項目,是4萬噸顆粒硅。
在25個明確披露技術路線的項目中,曾被寄予厚望的TOPCon技術幾乎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是鈣鈦礦、BC、異質結等新興技術。這說明什麼?說明光伏企業們,也在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試圖擺脫同質化競爭的泥潭。但問題是,這些新技術,真的能帶來質的飛躍嗎?還是只是一場資本炒作的遊戲?
资本市场的多重选择:港股突围、A股受限、战略性撤退
正泰安能的撤退,也因此成了行業資本選擇的一面鏡子。現在的光伏企業,面前擺著好幾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看你怎麼選了。有人削尖了腦袋想擠進A股,覺得那裡才是正宮娘娘;有人發現港股其實也挺香,是個不錯的偏房;還有人覺得,乾脆先回家種田,等風頭過了再說。
港股:光伏企业的新“避风港”?
港股突然成為眾人眼中的香餑餑。陽光電源剛剛宣布向H股發起衝刺,理由極具“國際化”色彩。寧德時代、鈞達股份早已在“A+H”模式中嘗到甜頭。港股再融資審批速度比A股快約60%,不會耽誤企業搶占市場風口的時機。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超車,誰速度快,誰就能更快到達終點。而且,港股市場對企業的包容性也更高,一些在A股可能被卡脖子的企業,在港股反而能找到一片新的天地。不過,港股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企業本身素質不行,去了港股也一樣會被市場淘汰。
A股分拆上市:监管趋严下的“独立性”考验
與此同時,A股分拆上市的門檻正在悄然提高。監管部門如今格外關注“獨立性”問題,母子公司的業務是否“剪不斷,理還亂”成為審查重點。正泰安能此次撤回申請,或很可能只是新一輪監管審慎趨勢的開端。這就好比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仔細,生怕女兒嫁錯了人。對於那些想通過分拆上市來圈錢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但對於整個資本市場來說,這卻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監管部門正在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战略性撤退:进可攻,退可守
而直接撤單,也逐漸成為一種策略性選擇,尤其是當企業認清當下上市的性價比並不理想時。暫緩IPO,正泰安能反而能夠更為自由地轉向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虛擬電廠、能源即服務(EaaS)等全新賽道。這就好比一位武林高手,發現硬拼打不過對手,乾脆先退一步,練好內功再來。畢竟,上市不是唯一的出路,對於企業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有時候,懂得適時撤退,比一味進攻更需智慧。
光伏企业如何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五大“金科玉律”
正泰安能的撤單操作,加上行業一邊喊停一邊擴產的魔幻現實,給所有懷揣IPO夢想的光伏企業敲響了一記沉重的警鐘。這警鐘,聲聲入耳,字字誅心啊!想要在資本市場上混,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得有真本事。否則,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启示不少,《上池财观》挑选五条金科玉律:
一、断奶测试:独立性是生死线
獨立性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紅線。正泰安能在問詢環節中,主營業務、同業競爭以及關聯交易等問題被反覆深究。本質上,監管部門旨在審視:你究竟是一個能夠獨立生存的成熟個體,還是依舊依賴母公司庇護的巨嬰?這就好比父母考察孩子是否能獨立生活,要看看他是否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不是一直啃老。
擬分拆上市的企業,最好提前數年就著手理順供應鏈,斬斷不必要的關聯交易,構建屬於自己的市場與研發體系。否則,到了問詢階段,每一個存疑的數據都可能成為撤回申請的引爆點。這就好比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是沒用的,平時就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
二、故事与业绩: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資本市場鍾情於精彩的故事,但更青睞堅實的業績。正泰安能講述的是“數字化、服務型戶用綜合能源服務商”時髦故事,而支撐這一故事的是實實在在的業績表現:2022年至2024年,其營收從137億元飆升至318億元,淨利潤也從17.5億增長至28.6億。這數據,簡直閃瞎了眾人的眼!
故事決定你能飛多高,業績決定你會不會摔死。這就好比蓋房子,故事是設計圖,業績是地基。沒有好的地基,再漂亮的設計圖也只是空中樓閣。
三、上市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上市時機堪比農耕看天時,正泰安能遞表與撤單的兩年間,行業週期翻雲覆雨,政策風向斗轉星移。這就好比打仗,要選擇有利的時機,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逆勢而為,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光伏企業當如老農般懂得觀天象:產能過剩的雨季莫要播種,貿易摩擦的寒冬不宜插秧。逆勢強攻非勇者所為,實乃莽夫之舉。這就好比炒股,要在低點買入,高點賣出,才能賺錢。如果在高點追漲,只會被套牢。
四、国际化:真金不怕火炼,数据说话
“出海”與“全球化”是當下最具吸引力的話題,但不能只靠PPT裡的世界地圖。看陽光電源表現,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253.8億元,同比增88%,占總收入比重達58.3%,這才是出海該有的樣子。這就好比一位廚師,不能只會說自己做的菜有多好吃,還要拿出實際的菜品來給客人品嚐。
港股市場尤其看重企業的國際化程度,缺乏真實海外營收支撐的“全球化故事”,在國際投資者眼中無異於空頭支票。這就好比畫餅充饑,只能騙騙自己,騙不了別人。
五、产能扩张?早就听腻了
舊日光伏企業以產能論英雄,今日資本只問技術護城河與盈利可持續性。企業的技術壁壘何在?盈利能力是否具備可持續性?這就好比一位運動員,不能只靠蠻力,還要靠技巧和耐力。
陽光電源儲能業務178億收入、127%增速、40%毛利率三重奏,遠比再來擴個50GW產能有吸引力得多。這就好比一位歌手,不能只會唱口水歌,還要能創作出經典歌曲。
从规模到质量:光伏行业的残酷转型与未来之路
综上所述,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从注重规模到追求质量的残酷转型。这转型,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机遇。旧时代的产能扩张者,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而新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才能在未来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正泰安能撤单之后,或许能够更加迅速地布局新兴赛道并取得成绩。这就像一位将军,放弃了一座城池,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整个国家。对仍在IPO路上的光伏企业来说,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你到底是旧时代的产能扩张者,还是新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这问题,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乎行业的未来走向。
未来的资本市场,只会给后者发门票。这门票,不是靠关系就能拿到的,而是要靠真本事去争取的。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才能赢得资本的青睐,最终在资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