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枸杞重金屬 台灣消保協會籲加強監管,30件市售全驗出重金屬

文章目錄

    枸杞重金屬 台灣消保協會籲加強監管,30件市售全驗出重金屬

    枸杞全驗出重金屬,養生食材背後的隱藏危機

    市售枸杞通通有問題?

    傻眼!連以養生食材著稱的枸杞,竟然也淪陷了?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在昨天(8月18日)召開記者會,丟出一顆震撼彈:全台抽驗的30件市售枸杞,居然每一件都檢出了重金屬!是的,你沒聽錯,是「全部」中標,沒有任何例外。依據報告,檢出的重金屬以鎘和鉛為主,就連所謂「有機認證」的產品也沒能倖免。

    枸杞重金屬 台灣消保協會籲加強監管,30件市售全驗出重金屬

    大家本來以為,去鹽吃清淡、喝喝枸杞茶,生活就會比較健康,卻沒想到這養生路徑還暗藏地雷。讓人頭皮發麻的是,目前這些重金屬含量,根本沒辦法被法律有效管控,因為法規壓根「不認帳」——現行檢驗標準是針對果實類,但重點來了,枸杞沒有按照「鮮果」來賣,而是被加工成乾果。結果?完全落在法律的監管漏洞裡。

    重金屬怎麼來的?

    問題來了,枸杞裡為啥會有重金屬?其實道理很簡單,問題從一開始的栽種土壤就爆開。土壤污染、灌溉水源不乾淨,加上施肥過程中可能夾帶汙染,還有製程乾燥可能產生的交叉污染,讓枸杞變成了重金屬的「累積大戶」。可怕的是,市售的枸杞大多數都不是本地種的,進口產品占了大宗,而台灣熟知的進口來源——中國,就是一個重金屬污染重災區。再搭上進口產品缺乏完整追蹤管理,重金屬含量就這麼乖乖入袋。

    而且重金屬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枸杞的加工過程可能還涉及過度使用防腐劑(例如二氧化硫),甚至更骯髒的如蘇丹紅染料,都是風險。以為買有機產品就能全身而退?醒醒,這次的檢驗結果已經告訴你,有機標章也不是萬能的免死金牌。

    法規漏洞下的荒謬現實

    更讓人感到母湯的是,目前的法規標準明顯落後。現行《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針對重金屬檢測的對象,其實主要放在例如鮮果、蔬菜這些「新鮮」食材上,而像枸杞這類果乾,乾燥過程中重金屬濃度可能倍數飆升,居然被排除在檢驗項目外。換句話說,就算是超標的重金屬枸杞,也能光明正大地合格上架。

    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也尷尬地撂話,他們會向衛福部食藥署提交建議,要求對檢驗標準重新評估。不過實務上,這類呼籲究竟能不能被快速落實,台灣的法規更新大家都知道,那速度真是呵呵。消保協會則更直接,希望政府盡快訂出針對乾製品的專屬標準,但我們現在還得繼續等吧。

    拒絕「大雄枸杞」!消費者現在能怎麼辦?

    雖然市面上的枸杞都有可能中重金屬毒,但這並不代表你長大養生的夢得要破滅,而是選購上得比以前更小心。底下幾個小提醒先幫大家記起來:

    1. 先看來源:能選標示明確的枸杞,別怕麻煩,產地資訊越詳細越好。

    2. 檢驗報告配備齊全:部分進口品牌會附上檢驗合格的文件,不嫌麻煩可以翻來看看,多少讓心裡有底。

    3. 換貨源:如果真的怕中國進口重金屬超高,可以試試來自其他國家的貨品,雖然台灣本地種的數量少,但選項不是零。

    4. 適量而吃:再多的養生效果都比不上量的安全,少喝一點枸杞茶、多留一條命。

    Corol想發牢騷:養生夢的泡沫破得真快

    說真的,看到這新聞我不禁翻了個白眼。枸杞這東西早就被吹得比神仙草還厲害,一堆人泡茶煲湯天天來,仿佛枸杞是萬靈丹,吃了就能長命百歲。結果呢,真相就是——這些高喊養生的果乾,不僅可能沒給你續命,搞不好還在偷偷重金屬慢性中毒你。

    更荒謬的是,台灣的食品法規居然容許這種監管漏洞存在。法規不同意枸杞被歸入檢測範圍,理由是人家已經乾燥處理了?抱歉,乾燥就不是食品了嗎?難道當大家都是門口種草藥?法規不改,檢查項目不對,就算檢測數字再怎麼恐怖,也不影響它「合法上架」,這時代該說是「法律倒退10年」,還是直接奉上「母湯金獎」?

    接下來,姿勢擺好,等著看衛福部怎麼動作。如果消保協會這次的怒吼能推動法規修正,那算是一場大勝,但如果又是一波會議喊喊,大家洗洗睡……那你我真的只能各自保重,少碰一點「枸杞茶」,多喝一口「良心水」吧。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