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關稅疊加 美對等關稅爭議,產學界皆知抹煞政府努力
關稅疊加,美國對等關稅爭議:產學界盡知的「抹煞」風波
什麼是「關稅疊加」?台灣的處境有夠悶!
最近「關稅疊加」這個詞在台灣產業界真的是掀起軒然大波。事情的核心是,美國7日生效的「對等關稅」政策,直接讓台灣的產品稅率「原有的最惠國待遇(MFN)稅率」之上,再加上一層對等關稅,台灣的最惠國稅率原本就不低,現在還硬生生疊了20%!簡直像是加重刑罰,不過這次受害者不是罪犯,而是台灣的出口商。就這樣,出口成本直線上升,業者臉皮笑著,但眼裡寫滿哀怨。
拿工具機來舉例,原本的MFN稅率是4.7%,現在直接變成對美「24.7%」,有這麼誇張嗎?做機械、手工具的朋友,面對銷售成本暴漲,估計腦袋都快燒壞了,不少團體甚至呼籲政府採取適度的匯率調節,像央行適度貶值,有助於緩沖出口壓力。但你以為這件事只有經濟問題?背後其實臭得很。
黑箱?抹煞?全台炸鍋的政治口水
當這些新關稅政策曝光後,在野黨立刻跳出來指控政府「黑箱」。他們酸得不行,認為20%關稅疊加根本是事先隱瞞,也扣了一頂「不透明操作」的大帽子叫政府戴。結果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也不客氣,直接開酸回去,痛批「產學界早就知道對等關稅是疊加稅率」,誰不知道啊?這些明明先前就講清楚,有心人士硬要把水攪混,根本是在刻意貶損政府的努力!
然後我們的產業界呢?也是有點無奈。機械公會喊得再大聲也沒用,出口商其實早在4月美國實施第一波10%關稅時,就已經默默接受疊加概念。按照經濟部的說法,7日生效的20%稅率算法完全一致,只是金額更高,壓力更大,你能怪誰呢?只能怪大家不覺得這事跟自己的包包息息相關。
回頭看日本:差別待遇?讓台灣人傻眼
更讓人心痛的是,白宮官員還出來澄清,日本輸美產品不再疊加那個15%關稅,而是直接給出「豁免措施」,看看人家好好談判,直接把負擔壓到最低,這根本就是合約上的堡壘小公主待遇好嗎?台灣業者呢?頂著那疊加稅率,還要郁卒地自救。
怪不得張建一說得理直氣壯:「台灣要團結對外啊!」團結,沒錯,不團結真的會完蛋。對等關稅是大國與小國的角力,中國、歐盟、日本都在爭取自身利益,台灣談判當然也會遇到困難,但一看到其他國家得到回饋,心裡怎麼可能不酸?
Corol觀點:關稅疊加,能不能先放過出口商?
說真的,身為專欄作家也不需要太經濟學專業,但看到這波「關稅疊加」風暴,真心覺得台灣出口業者是最慘的那一群。明明先前政府在跟美國談判時已經盡力,還讓稅率降低至20%,結果被罵黑箱、抹煞努力,這不就是傷害二次方嗎?
再來,我忍不住問一句,日本怎麼可以這麼爽?白宮官員直接出來說「日本會豁免15%的疊加稅率」,這什麼意思?是台灣的政治能量拉不住美方?還是我們內部消耗得太厲害了?這種待遇差距真的會讓台灣人心寒。
講白了,政府的問題,出口界的人也承受了,但最不應該的是社會上那種「放風向」的有心人士,硬要抹黑「關稅疊加早就講清楚」這件事,這種爭端只會讓產業和國際競爭更雪上加霜。希望接下來台灣的社會,不要再搞內部對抗,匯率、談判、產業方案解一件是一件,這才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