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基孔肯雅熱 病徵+傳播途徑+疫情,本港出現今年首宗輸入個案
基孔肯雅熱來襲!香港迎來今年首宗輸入個案
最近的香港,真的沒得消停。基孔肯雅熱,這個聽起來像什麼神秘熱帶疾病的名字,突然就殺進大家的生活。而且還不是空穴來風,確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在廣東佛山待了兩週後,回港不久就發病確診。生病當然不幸,但更讓大家警戒的是——這可是香港今年首宗輸入個案!
病症:像感冒?還是COVID-19的迷你版?
先來說說這病到底是什麼鬼。基孔肯雅熱又名「屈公病」,實質上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透過蚊子叮咬傳播(主要是雌性伊蚊)。大家最需要注意的病徵包括發燒、紅疹以及【主角病徵】——讓人痛到懷疑人生的關節痛。根據專家們說的,這些癥狀平均會在感染後 2 至 12 天內蹦出。有些人可能輕微到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重症患者就真是夠嗆,分分鐘全身像被拆散再重組一樣痛。 讓12歲的小男孩罹患的病徵也不誇張:他回家沒幾天就又是發燒又是出紅疹,甚至連輕微的關節痛都出現。所幸他現在已退燒,留院觀察,症狀輕到大家可以鬆口氣。
這蚊子有病,你被叮怕了嗎?
基孔肯雅熱可不是香港專利;這玩意在非洲、亞洲還有拉丁美洲傳了有百多年。更糟的是,廣東省近期的疫情數據讓人頭皮發麻。根據佛山的官方通報,該市確診病例早就超過6000宗,堪稱人蚊互害的高峰期。 重點來了——這病到底會不會人傳人?答案是,基本上不會啦。主要還是靠病媒蚊做媒介。如果不幸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上一口,那你就中標了。而最新的科學研究提到,不光病人能傳給蚊子,還可能導致蚊子「遺毒」,說白了就是蚊子媽媽能傳病毒給蚊子娃。某程度上比之前大家熟悉的登革熱更難纏。 所以被叮之後,你會不會立刻擔心得像電影裡瘋狂奔跑找末日庇護所?衞生專家歐家榮說,這病雖然麻煩,但症狀普遍輕微,不用過度緊張。只要防蚊措施做到位,基本上就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有搞頭的防蚊措施
說到蚊子,這生物總是能挑在夏天搞事,讓人火大。香港這段時間又溼又熱,難怪蚊蚊開party。防蚊大作戰你不可不知: 1. **穿防禦性衣物**:寬鬆、淺色長袖又是你的人生救星。 2. **驅蚊劑是不敗神器**:天氣太熱出汗多?越易吸引蚊,結果人變超級蚊子磁鐵! 3. **花瓶水別忘倒**:總有人會忘記花瓶裡的死水就是蚊子天堂,完美幼蟲孵化器。 4. **垃圾要有蓋**:封緊空罐積水的密閉物件,輕鬆減少蚊子孳生。 不過,就算你再防,若真有症狀了,千萬母湯瞎用藥;尤其阿司匹林這類會增加出血風險的藥得避免。
Corol的觀點:是「輸入型風土病」的前奏?
說真的,我看到這則新聞時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就好比你以為香港有多搶手,怎料連感染源頭都外流?偏偏,這「舶來品」還能搞得人人自危。 正常來說,一個輸入型傳染病要形成群聚潮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結果這次,佛山爆出了條超恐怖的疫情線,大家挖不乾淨的積水成孳生計劃表。再加上香港跟廣東之間的大流量人車關係,哎,輸入型個案肯定是會有的。 但問題來了:香港有防蚊DNA啟動的能力嗎?我看這次很考驗政策以及市民防守的二重奏。如果還是用過往「見步行步」的對付方式,那港府這次可能真的要面對基孔肯雅熱在本地生根,成為風土病的超慘下場!人家袁國勇教授都說了,病毒蚊母「灌嬰」一代接一代地纏上來,這遊戲可不是偶然性問題。 所以,注意!這不是純粹的北上旅行警告,因為一旦落根,就不是誰不出境就能免疫的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