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投资:从主题投资到景气投资的战略切换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投资策略正从主题投资转向景气投资,量产临近及软件模型的进步是关键驱动因素。 建议关注价值量高、产能为王的细分领域,例如丝杠(线性执行器)、机器人运动控制和国产机器人本体(总成)代工环节。
量产元年与DeepSeek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从理想走向现实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2026年中开始量产1万台/月,2027年达到50万台。Figure AI公司也计划未来四年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这些国际巨头的量产计划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概念走向应用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DeepSeek AI技术的突破降低了AI开发成本,并为人形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持续进化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赋能能力,这对于国产机器人厂商尤为重要。
聚焦商业化量产短板,关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 丝杠及线性执行器:硬件端产能瓶颈
人形机器人量产面临硬件产能瓶颈,其中丝杠制造难度最高、产能最为紧缺。恒立液压凭借其线性驱动器项目产能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量产中受益。
2. 运动控制:软件端“小脑”智能亟待突破
机器人运动控制(“小脑”)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3. 国产机器人本体代工或总成商:产业链分工细化趋势
随着产业生态发展,产业链有望细分。华为等公司积极布局具身大模型,这将为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带来AI能力,助力其专注于本体或应用场景开发,实现弯道超车。建议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并具备机器人总成能力的公司。
总结: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量产临近和AI技术的进步将驱动产业快速发展。投资者应关注产业链中价值量高、产能为王的环节,以及具有技术突破潜力的细分领域,例如丝杠、运动控制和国产机器人本体代工。 同时,需关注国际巨头在量产方面的进展以及国产厂商在AI技术方面的突破,这些因素将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本分析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