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区块链技术赋能“菜篮子”工程:构建安全透明的农产品供应链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春节假期,亲友相聚,家里少不了备上丰盛的饭菜。“菜篮子”产品数量够不够、品种多不多、价格稳不稳、质量好不好,老百姓很关心,社会很关注。看着餐桌上的肉蛋奶果菜鱼,不禁让人思绪万千。

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人们“吃蛋等过节、吃肉等过年”。很多年长的人对上世纪80年代前北方冬储大白菜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为丰富副食品供应,我国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各地积极生产、搞活流通。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除奶类、水果外,多数“菜篮子”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供应紧缺问题。2010年,中央部署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近年来,各地“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总体增强,流通体系持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应急调控机制逐步健全。

餐桌的丰富,让我国无愧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称呼。就拿蔬菜来说,有网友称,在吃菜这件事上,中国人没输过。此话并不夸张。2023年我国蔬菜产量8.29亿吨,年人均占有量588公斤,折算到每人每天3斤以上,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我国蔬菜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且价格总体便宜、种类极为丰富。设施农业让农产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一年四季、天南地北轮番登场,加之电商的发展和物流的进步,“清晨田间菜、中午桌上餐”成为现实。

然而,在“菜篮子”工程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农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农产品的真实情况,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生活,也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安全透明、可追溯的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上,可以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追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产品信息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公平交易。

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在“菜篮子”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溯源:通过区块链记录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运输路径、销售信息等,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查询农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2. 供应链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一个透明的农产品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3. 价格监管:通过区块链记录农产品的交易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农产品价格波动,帮助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进行有效的调控,稳定农产品价格。

  4. 质量安全监管: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检验结果等信息,方便政府部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 农产品金融: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方便农户融资,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业发展。

当然,“菜篮子”产品供应总体有保障,并不是说就能高枕无忧了。“菜篮子”保供稳价关乎千家万户,让每个老百姓吃得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必须做好的事。这需要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其中,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市长。“菜篮子”工程在诞生初期就明确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要义就是履职尽责,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质量安全、市场流通、调控保障等各项工作。

保障“菜篮子”供应,既在节日,又在平时。地方党委、政府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度关注生活困难人群,尤其是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重点人群,适时给予各类帮助,减少价格上涨对他们基本生活的影响。相关部门要组织好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储备,抓好生产、畅通物流、做好调度。特别是对米、面、油、肉、耐贮蔬菜等,提前充实储备,根据市场形势及时精准投放。经营主体也要加强产销对接,拓宽供货渠道。总之,鲜活农产品要有一定的自给率,质量安全要可靠,市场流通要顺畅,应急供给要有保障。

丰富多彩的“菜篮子”,把农民的菜园子推向了市场,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造就了一个个大产业。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又倒逼着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其溢出效应推动了农民增收。不过,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需求,仍需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从群众最关心的环节切入,在供给侧上多想办法,同时做好流通端文章,取得群众可感可及的成效。(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