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主动权益基金逆势增长:人形机器人概念成制胜关键
2025年1月,A股主要指数回调,但主动权益基金凭借对结构性机会的把握,逆势取得正收益,其中40余只基金涨幅超过10%,领涨基金涨幅甚至超过33%。这一亮眼表现,与基金重仓人形机器人概念密切相关。
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大盘
1月份,A股主要指数普遍回调,中证1000指数下跌1.87%,上证50指数跌幅最大,达3.77%。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多涨少,有色金属行业涨幅居前,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等行业表现也相对较好;而商贸零售、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行业表现不佳。
然而,截至1月27日,纳入统计的5226只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获得0.01%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显著跑赢各大主流指数。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0.49%和0.13%。这表明,主动管理在应对市场波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仓AI+,业绩领跑
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共有2234只主动权益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达42.75%,其中41只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这些高收益基金普遍重仓AI终端、AI应用和“AI+”等新兴科技产业领域的热门方向。
例如,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基金以33.35%的单位净值增长率领跑,其重仓股多为机器人概念股,包括北特科技、禾川科技、五洲新春、双林股份、贝斯特等。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基金也表现出色,收益率达32.06%,同样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关注机器人总成商、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灵巧手等环节的优质公司。
此外,中航趋势领航A、前海开源盛鑫A、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等多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均超过20%;华富科技动能A、长城久鑫A、浦银安盛高端装备A等多只基金增长率超过15%。这些基金的持仓方向集中在军工、机器人、新能源等科技方向,且多为中小盘风格,尤其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月份人形机器人指数上涨9.15%,机构重仓的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林股份、北特科技、贝斯特等个股涨幅也十分显著。这些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持仓集中,因此在结构性行情中更容易实现业绩突围。
后市展望:春季躁动与人形机器人投资机遇
展望后市,春季躁动行情仍存在机会。历史数据显示,A股节后首月上涨概率较高。
机构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随着特斯拉、OpenAI、华为等科技巨头持续投入以及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华西证券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从0到1”的突破,特斯拉或将引领量产,华为的入局也将重塑国内产业生态。
基金经理们也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长期潜力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AI应用的重要方向,并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级别贝塔机会,其价值将远超简单的解放双手,在情感陪伴和物理支持方面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生活,有望成为类似于苹果产业链或特斯拉产业链那样的现象级赛道。
区块链技术视角补充
虽然本文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市场表现,但我们可以从区块链技术的角度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和解读:
- 数据透明与可信度: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强基金投资数据和持仓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升投资者对基金业绩的信心。
- 智能合约应用:未来,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应用于基金投资管理中,实现自动化交易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效率。
- 数字资产投资: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成熟,未来基金也可能将数字资产纳入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总而言之,2025年1月主动权益基金的亮眼表现,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强势崛起,预示着AI技术及其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未来,区块链技术将进一步赋能金融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