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高管大换血背后: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本土化战略效果待考
极星,这个源自瑞典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从2024年8月至今,不到半年时间里,其全球高管团队已几近全盘易主,CEO、CFO、COO等核心职位均出现变动。与此同时,极星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也面临着高管团队的频繁更迭。
此次最新的人事变动是任命Jonas Engström为新任首席运营官(COO)。Engström在汽车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此前在沃尔沃汽车担任多个高级职位,并在2021年加入极星。他将与新任CEO Michael Lohscheller紧密合作,推动公司战略的实施。Lohscheller 此前曾担任过欧宝、VinFast和Nikola等公司的CEO,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管理经验。
高管团队的频繁更迭与其市场表现密切相关。极星曾喊出“对标特斯拉”的口号,但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其表现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根据极星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其全球总交付量为3.23万辆,同比减少22.8%。公司预计2024年营收将与2023年持平,并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极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低迷。自2017年以来,极星中国区已经历了七任CEO。从最初的沈峰,到后来的吴震皓、高竑、内森·福肖、冯旦,再到与星纪魅族合资公司成立后的沈子瑜,以及最新的苏静,每任CEO都未能扭转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极星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也经历了多次调整。2018年,极星推出Polestar 1,售价高达145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S;2019年,推出Polestar 2,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这些车型并未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2023年,极星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科技”,试图加速中国本土化战略,并推出Polestar 4。然而,2023年极星在华销量仅为约1100辆,2024年上半年销量也只有1612辆。
极星高管团队的大换血以及中国区CEO的频繁更迭,反映出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其“对标特斯拉”的战略目标与实际市场表现差距甚远,本土化战略的效果也尚未显现。未来,极星能否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突破口,将成为其能否成功的关键。此次高管调整能否为极星带来转机,仍有待观察。这其中,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车辆身份认证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或许可以为极星提供新的思路,提升其竞争力,但这需要极星在战略规划和技术应用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