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万物战略转向:从“超大模型”到“产业大模型”的求生之路
近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宣布,公司将放弃对超大参数预训练模型的投入,转而专注于开发更小、更适用于特定行业的小参数模型。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家曾被誉为“AI六小虎”之一的公司正式开启转型之路,也引发了业界对大模型创业公司未来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
零一万物成立以来,经历了模型抄袭质疑、高管离职、预训练方向摇摆等一系列风波。高昂的预训练成本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压力,迫使公司不得不做出调整。李开复表示,公司将把超大模型预训练工作交给与阿里云联合成立的“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自身则集中资源开发更小、更适配行业需求的模型,并考虑将游戏、金融等业务拆分独立运营,以寻求更多融资机会。
这一战略转变并非孤例。在经历了2024年的“百模大战”后,众多大模型创业公司都面临着商业化落地难题。部分公司,如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AI等,已经开始探索B端应用场景,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MiniMax甚至对外公布了可观的收入预测。
业内专家指出,2025年将是大模型创业公司生死攸关的一年。缺乏创新力、算力及变现能力的公司将被市场淘汰。而那些能够获得平台企业支持或拥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公司,则更有机会存活下来。零一万物的转型,正是大模型创业公司在残酷竞争环境下求生存的一种体现,也预示着大模型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商业落地和实用价值的阶段。未来,大模型创业公司能否成功突围,将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