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中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绿氢产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近日,中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为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和高含盐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项目依托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提供的绿电,利用电解槽将海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生产过程全部在工厂内完成,并将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这一工厂化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制氢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绿氢产业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的联合攻关,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海水制氢的效率和稳定性,也降低了制氢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资源优势与产业前景:

中国拥有丰富的沿海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海水等,这为发展绿氢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能够就地转化不稳定且难以储存的绿电,将其转化为更易储存和运输的绿氢,有效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解决了绿电消纳难题。同时,该技术还节省了淡水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市场规模与未来展望: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氢能相关企业超过3780家,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约560余家,显示出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虽然2022年注册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并在2023年达到峰值。这表明市场对绿氢及相关技术的巨大需求,也预示着氢能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风险。天眼查数据显示,约5.59%的氢能相关企业涉及司法案件,这提醒我们,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关注企业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结:

青岛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的成功,为我国绿氢产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海水制氢有望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返回列表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