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震盪內幕:川普政策與聯準會操控?揭秘黃金市場的真相
文章目录
金價暴漲又暴跌?川普大叔背後的陰謀,還是聯準會的溫柔陷阱?
一週驚魂記:黃金雲霄飛車的幕後推手
各位看官,這週的黃金市場,簡直比八點檔連續劇還精彩!你以為金價會一路高歌猛進,直衝雲霄?Too naive!它就像坐雲霄飛車,先是瘋狂拉升,讓你心跳加速,以為財神爺降臨;接著又斷崖式下跌,讓你懷疑人生,差點沒把隔夜飯吐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在作祟? 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匯通財經APP告訴我們,這週(6月30日至7月4日)現貨黃金價格,最終還是錄得了1.91%的周線漲幅。表面上看,是地緣政治風險、川普大叔的關稅政策、美國國債的隱憂、還有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經濟數據,共同「塑造」了金價的走勢。說白了,就是一堆你聽得懂、聽不懂的專業術語,把金價的漲跌說得好像很合理,很有邏輯。
多空交戰,誰在操控金價?避險需求?經濟數據?別傻了,真相更狗血!
黃金這玩意兒,自古以來就被當作避險神器。一有風吹草動,大家都覺得買黃金最保險。但各位有沒有想過,這種「避險需求」是不是也被過度炒作了?難道只有黃金才能避險嗎?比特幣、房地產、甚至是你家裡囤的衛生紙,難道就不能避險嗎?
川普的關稅大刀:砍向全球,還是自斷手腳?
說到川普,這位老兄的關稅政策,簡直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今天說要對這個國家加稅,明天說要對那個國家制裁,搞得全球貿易烏煙瘴氣。表面上看,好像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利益,但實際上呢?只怕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這種不確定性,反而讓市場更加恐慌,讓那些投機分子有機可乘。
山姆大叔的債務危機:錢坑越來越深,美元還值錢嗎?
美國的國債,已經高到嚇死人的地步了。每天印鈔票,借新債還舊債,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雖然美國是世界霸主,但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崩盤。到時候,美元還能不能保值,真是一個大問號。所以,有些人會覺得買黃金來對沖風險,也是可以理解的。
地緣政治:和平的假象,還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俄烏衝突、中東局勢、南海爭端… 地球上每天都有地方在打仗,在鬧事。這些地緣政治風險,確實會影響金價。但很多時候,這些衝突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摩擦,根本不會演變成世界大戰。那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誇大這些風險,讓大家覺得世界末日要來了,趕緊買黃金避險。說穿了,就是一種行銷手段。
所以說,金價的漲跌,不是單純的避險需求,也不是單純的經濟數據,而是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背後還有那些「看不見的手」在操控。想要在黃金市場上賺錢,不光要懂經濟、懂政治,還要懂人性!
經濟數據解讀:數字會說謊,但趨勢不會?這次可能要讓你失望了!
每次看到那些經濟學家、分析師,拿出一堆圖表、數據,煞有介事地分析金價走勢,我就覺得好笑。數字會說謊,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那些數據,都是經過「加工」的,可以被解讀成任何你想要的版本。你想要看漲?沒問題,找出一堆利好數據;你想要看跌?也簡單,利空消息多的是。所以,別太相信那些數字,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華爾街的興奮劑,還是投資者的毒藥?
7月3日公布的6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就業崗位14.7萬個,超出市場預期的11.1萬個,失業率降至4.1%。看起來很漂亮,對吧?但你仔細想想,這些新增的就業崗位,都是些什麼工作?大部分都是低薪、兼職的工作,根本不能反映美國經濟的真實狀況。而且,這個數據是經過季節性調整的,誰知道裡面有多少水分?
這個數據一出,華爾街的那些傢伙就開始興奮了,說聯準會7月降息的概率降低了,美元指數要反彈了。然後呢?金價就開始下跌了。這就是華爾街的套路,先放消息,再割韭菜。
川普關稅政策到期:是續命神丹,還是慢性毒藥?
川普的90天關稅暫停期,7月9日就到期了。接下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川普會不會再次揮舞關稅大棒?美國會不會和各國爆發貿易戰?這些都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不確定性,會讓市場更加動盪,讓金價更加難以預測。
美國債務問題與財政政策:左手發糖,右手借錢,這盤算高明嗎?
美國國會通過了川普推動的稅改法案,要永久化2017年的稅改政策,還要新增多項稅收優惠措施,同時削減醫療和綠色能源項目資金。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要花更多的錢,但又要減少收入。錢從哪裡來?當然是借錢!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算,這個法案將在未來10年增加3.4萬億美元的聯邦赤字,美國國債總額已經超過37萬億美元。這種寅吃卯糧的做法,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絕對是飲鴆止渴。
地緣政治局勢:真的緩和了嗎?還是煙霧彈?
俄烏衝突在本週傳出緩和跡象,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有所下降。但你真的相信嗎?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矛盾,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累積下來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就算雙方達成停火協議,也只是一種暫時的妥協,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爆發衝突。
下週重點:澳洲央行、聯準會、失業金...誰能左右金價?
下週市場將迎來多項重要事件,包括澳洲聯儲貨幣政策決定(7月8日)、美聯儲6月FOMC會議紀要(7月9日)以及美國周度初請失業金人數數據(7月10日)。這些事件可能會影響金價走勢。但說實話,這些消息,都是莊家們用來操縱市場的工具。你如果太過在意這些消息,只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技術分析:別鬧了!線圖是給韭菜看的,真正的高手看的是人性!
我一直覺得,技術分析這玩意兒,就是那些沒本事賺錢的人,用來忽悠韭菜的工具。什麼K線、均線、布林通道、MACD… 說穿了,就是把過去的價格走勢,用各種花裡胡哨的圖表表示出來,然後告訴你未來會怎麼走。但如果技術分析真的這麼有用,那些分析師早就發財了,還會在這裡教你怎麼看圖?
布林通道:看似穩如老狗,實則暗藏殺機
現貨黃金日線圖顯示,布林帶呈收口狀態,上軌3402.90美元/盎司,中軌3375.58美元/盎司,下軌3348.27美元/盎司,當前價格3336.93美元/盎司接近下軌,表明短期趨勢偏弱。這段話聽起來很專業,對吧?但實際上呢?布林通道只是一種簡單的統計工具,它只能告訴你價格波動的範圍,但不能告訴你價格會往哪個方向波動。而且,布林通道是可以被「騙線」的,莊家可以通過拉抬或打壓價格,讓布林帶呈現出特定的形態,誘騙散戶上當。
MACD指標:馬後炮而已,誰信誰倒楣
50周期均線(3376.86美元/盎司)對價格形成明顯壓制,MACD指標(DIFF=-8.09,DEA=-4.51,MACD=-7.17)位於零軸下方且DIFF線持續下行,確認空頭趨勢。然而,MACD柱狀線絕對值邊際收窄,暗示空頭動能可能減弱。這段話更玄乎了,什麼DIFF、DEA、MACD… 聽得人一頭霧水。但說白了,MACD就是一種「動量指標」,它只能告訴你價格上漲或下跌的速度,但不能告訴你價格會漲到哪裡,跌到哪裡。而且,MACD指標也是有滯後性的,等你看到MACD發出信號的時候,行情可能早就走完了。
所以說,技術分析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真正的高手,看的是人性!他們知道散戶們在想什麼,知道莊家們在做什麼,然後才能在市場上游刃有餘。
分析師與機構觀點:聽他們的?不如回家問你阿嬤!
金融市場最不缺的就是分析師,每天都有無數的分析師跳出來,告訴你現在該買什麼,該賣什麼。但說實話,這些分析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都是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戰經驗。而且,他們背後往往都有利益關係,他們推薦的股票或商品,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公司想要出貨的。
Saxo Bank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說了等於沒說,廢話一堆
Ole Hansen表示,金價在非農數據發布后的回落符合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調整的反應。他認為,黃金需要降息前景的進一步確認才能突破當前震蕩區間,但中長期上行趨勢未變。他建議關注3250美元/盎司的支撐位,若能守住則可避免技術性回調,並維持看漲展望。這段話聽起來很專業,但實際上呢?他什麼都沒說!金價可能漲,可能跌,關鍵要看降息前景。廢話!這誰不知道?他建議關注3250美元/盎司的支撐位,如果跌破了呢?他沒說!這種分析,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高級市場策略師James Stanley:樂觀?那他自己all in了嗎?
James Stanley對黃金持樂觀態度,認為短期回調是買入機會。他指出,全球政府持續的赤字支出和貨幣貶值趨勢將長期支撐金價,預計金價在年底前可能重回3500美元/盎司高位。這位分析師倒是挺樂觀的,但問題是,他自己all in黃金了嗎?如果他自己都不敢all in,憑什麼讓我們相信他?而且,他預計金價年底前可能重回3500美元/盎司,這根本就是瞎猜!
Pepperstone高級市場分析師Michael Brown:逢低買入?小心接到斷頭刀
Michael Brown認為,美元下行趨勢及全球儲備管理者增持黃金的趨勢將繼續支撐金價。他將當前市場視為“逢低買入”機會,預計金價在年底前可能觸及3500美元/盎司。這位分析師更狠,直接叫我們“逢低買入”。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低”?如果價格一直跌,跌到你懷疑人生,你還敢買嗎?“逢低買入”聽起來很誘人,但實際上,很可能讓你接到斷頭刀!
HSBC:上調金價預測?呵呵,誰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HSBC在7月3日發布的報告中上調了2025年金價預測,從3015美元/盎司上調至3215美元/盎司,2026年預測為3125美元/盎司。該機構預計金價將在3100至3600美元/盎司區間內波動,年底價格可能達到3175美元/盎司。HSBC還指出,富裕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增加,黃金ETF流入創2020年以來新高,顯示投資需求強勁。匯豐銀行上調金價預測?呵呵,這種預測,聽聽就好,別太當真。誰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可能只是想拉高出貨,或者想讓他們的客戶多買一些黃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