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资上涨与日元升值的“假象”
日本工资上涨的“假象”与日元升值的“幻觉”
最近,日本基本工资增速创下32年新高的新闻甚嚣尘上,各路财经媒体纷纷解读为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信号,甚至有分析师预测日本央行(BOJ)可能提前加息。然而,在看似光鲜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警惕的因素。
工资上涨的“水分”有多大?
的确,3.1%的基本工资同比上涨幅度相当可观。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首先,通货膨胀才是工资上涨的真正推手。日本长期以来受困于通缩,物价上涨乏力,企业自然没有动力给员工涨工资。现在,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日本的通胀率也在走高。这意味着,即便工资上涨了3.1%,实际购买力可能并没有增加多少,甚至反而下降。
其次,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例如,非正式员工比例过高、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等。这些问题导致即使整体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受益人群可能只是少数。以2024年为例,虽然数据显示工资有所上涨,但很多在便利店打零工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依旧为微薄的收入挣扎。
日本央行加息,真的近了吗?
工资上涨是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的重要前提。但是,仅仅凭借一个季度的工资数据,就断言日本央行即将加息,未免过于草率。
瑞穗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服部直树认为,工资增长趋势良好,央行无需调整政策立场。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向来谨慎,尤其是在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贸然加息可能会扼杀经济增长的势头。毕竟,过去日本央行也曾多次在经济出现好转迹象时尝试收紧货币政策,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例如2000年和2006年的两次加息,都未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此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政策动向也会对日本央行的决策产生影响。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5年下半年降息。如果美联储真的降息,日美利差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从而给日元带来升值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加息问题,避免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日元升值的“虚火”
很多人期待日本央行加息能推动日元升值。但现实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
首先,日元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日本的经济基本面、美国利率政策、全球风险偏好等。即使日本央行真的加息,也未必能扭转日元长期以来的颓势。回顾过去,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日元汇率的影响往往是短暂的,例如2006年加息后,日元并没有出现大幅升值,反而继续走弱。
其次,如果全球经济形势恶化,投资者可能会涌入日元避险,从而推动日元升值。但这种升值并非基于日本经济的内在动力,而是外部风险因素所致,因此往往难以持续。而且,避险资金的涌入也可能导致日本出口竞争力下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不要被表面数据迷惑,日本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对日元的未来,还是谨慎乐观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