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林子倫 籲勿將核廢料風險轉嫁下一代,不走回頭路再生能源成台灣共識
林子倫籲勿將核廢料風險轉嫁下一代:世代正義與能源未來
核三公投的核心爭辯:救命的電 vs 世代風險
這次核三重啟公投真的超有話題性,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祭出「救命的電」口號,說核三廠延役雖然只有佔用台灣6%的電,但就是這6%能幫台灣「喘一口氣」。她還說台灣人罹癌率年年攀升,肺癌成了第一大殺手,而這篇幅扯到火力發電的空污議題,強調只有乾淨的核能才能解決問題。
但林子倫卻完全不買帳!人家直接在意見發表會中嗆,「便宜的核電是有人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不只是延役核三可能帶來的核安風險,更是核廢料會債留子孫的道德問題。他打了個比方說,核三延役就跟一台40年的老車再上路一樣,成本高、不確定性多,風險也不小,想要便宜電卻用下一代的未來來買單,母湯吧!
再生能源的國際趨勢 VS 核能的邊緣化
說到底,林子倫的觀點根本就是圍繞「世代選擇」在打主軸。他提到,台灣能走非核家園的路,是因為我們站在全球再生能源的潮流上。不管是國際能源總署(IEA)還是再生能源組織(IRENA)的報告,都在警告大家,地球能源轉型已經走到「無法回頭的時刻」。再生能源的比例不斷飆升,風電、太陽光電加起來將在未來幾十年提供全球一半的電力!核能呢?到2050年還是差不多占10%左右,對比再生能源將衝破90%,根本是小弟弟等級的貢獻。
尤其,林子倫還說,台積電這類企業早就需要靠綠電來撐競爭力,歐洲、日本客戶不跟用火力發電的廠商合作,逼著台灣必須迎頭趕上。他的意思再清楚不過:核電重啟這件事情根本不在國際趨勢裡,再生能源才是未來,搞核電根本是「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
台灣能源轉型:跨越黨派的共識
更讓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林子倫提到,從去年到今年,台灣各黨總統候選人都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約3成的目標。不管是民進黨、國民黨還是其他政黨,全都認同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的必要性。對比核電,這根本是「沒市場了」,就像在賣已經過時的老科技,誰會買?
而說到核電與健康風險,林子倫還列出數據打臉核電除役會影響空污的說法。他援引台中市的PM2.5下降幅度,與核一廠除役後空氣品質逐年改善的案例,強調核電廠除役並不會造成空氣品質的惡化,空污數字根本不跟「核電安靜收工」有關。
Corol觀點:台灣的下一代不欠上一代選錯路的債
老實說,我真的覺得林子倫講得有理。核電這東西,說在環保或電力穩定上有多重要?基本上就是站在科技發展的鄰居家牆角喊話而已。全球再生能源比例飆升到快90%,核能卻一直停在原地,就是因為它的風險和成本根本不成比例。重啟核三延役就像開一台40年老車,問題多多,修一修可能還不如買台新車劃算。
再講個現實,國內外的科技公司現在都在搶綠電,綠電就是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而那些支持核能的人,把「核安風險」直接甩到屏東人頭上,還跟大家說這是救命的電。說真的,這一套邏輯真的扯淡!這一代已經比老一代站在更好的能源轉型路上,為什麼偏要走回頭路?核廢料不處理好,累積的債交給下一代去收尾,說穿了根本就是自私。
我真的要幫林子倫拍手,核能這事不是對錯題,而是選擇題。選擇未來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活得更好,而不是當我們的「清潔隊員」來處理一堆核廢料。挖了一個漏洞然後硬塞進去重啟核三,超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