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232條款清單曝光,鋼鋁產品與螺絲進口受限,對等關稅衝擊半導體產業

文章目錄

    232條款清單曝光,鋼鋁產品與螺絲進口受限,對等關稅衝擊半導體產業

    ```html

    232條款清單曝光,鋼鋁產品與螺絲進口受限,對等關稅衝擊半導體產業

    232條款:美國的經濟武器?

    「232條款」作為《貿易擴展法》的核心工具,讓美國政府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產品進行徵稅或限制,藉此保護本土產業並抵禦外力競爭。自2018年川普首次祭出此條款以來,「鋼鐵與鋁材」便成為首批犧牲品,而到了2025年,他的手段更加激進——對鋼鐵加徵50%關稅,鋁材也翻倍至50%。這是一場貿易戰,更是一場針對全球供應鏈的政治博弈。 若你以為這些關稅只打擊了中國,那可真是天大的誤會。實際上,受傷最重的,是美國妥妥的「親密盟友」。例如,加拿大貢獻了美國鋼鐵與鋁產品進口的最大份額,分別占1/5以上和近一半。因而,在川普的大刀之下,加拿大反成最大的受害者,這無疑讓那些高呼「美加友好」的政客汗顏。

    232條款清單曝光,鋼鋁產品與螺絲進口受限,對等關稅衝擊半導體產業

    螺絲也逃不過232條款的鎖定

    232清單的範圍不止於鋼與鋁,螺絲與相關金屬配件同樣逃不過其魔掌。這些小型五金零件看似不起眼,但對美國供應鏈的打擊可不容小覷。根據素材資料,美國超過半數的螺絲產品仍需進口,尤其來自亞洲國家如中國與台灣。這些關稅加劇了進口成本的上漲,進而波及到製造業的底層供應,從汽車到工業設備無不受到影響。 更諷刺的是,實際需求與來源明顯抵觸了華府「抵抗中國依賴」的初衷。隨著關稅壓力增加,美國企業恐反而更依賴轉口國來繞開稅收,例如透過墨西哥進行供貨。結果呢?打擊不到中國,卻讓自家企業多了一道隱形壁壘。

    對等關稅如何摧毀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行業可謂是232條款的最致命受害者之一。不可否認,美國政府為了重塑本土晶片產業,從晶片法案到稅收優惠政策可說是手段頻出。但一回頭再看,現實卻是赤裸裸地打臉——美國進口晶片的依賴度依然居高不下。2024年,半導體產品的進口額竟比出口高出了2000億美元。 更諷刺的是,美國的晶片進口依賴高度集中,第一名不是墨西哥,也不是歐盟,而是中國。來自中國的晶片及相關產品占美國進口的超過1/4,這讓聲嘶力竭喊「去中國化」的美國政府,猶如企圖掏空大象身體的螞蟻。 由此可見,對半導體再加徵關稅的做法,就像在自己的支柱產業上「揮刀自殘」。晶片製造業是全球性的,它的供應鏈交錯複雜,美國無法靠一己之力實現完全自給。如果強行以關稅打壓進口,必然會導致零售產品的成本暴增,消費者與企業雙雙承受衝擊。

    232條款清單曝光,鋼鋁產品與螺絲進口受限,對等關稅衝擊半導體產業

    Corol觀點:經濟戰場上的政治秀

    如果232條款是一面旗幟,那它無疑象徵著美國的國際霸權野心。但真相是,這面旗幟早已破敗不堪。川普政府祭出這一政策的目的或許是出於政治戲的表演需求,而不是基於真正的經濟邏輯。你能想像嗎?一個號稱要對抗中國的關稅措施,卻意外傷害了加拿大、墨西哥甚至歐盟。難怪外界吐槽,這不是「經濟武器」,而是「政治炮灰」。 說到半導體,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晶片是美國的痛,也是支撐信息時代的血液。而如今,美國卻靠對等關稅追求一個不切實際的「獨立供應鏈夢」,結果傷痕滿身。最可笑的是,關稅的大棒根本不降臨中國晶片巨頭,而是砸向美國本土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這場秀到底在演給誰看? 至於鋼與鋁以及螺絲等的進口限制,看似合理,但其實不堪一擊。高關税背後是全球市場的重新分配,而到頭來,只有兩個贏家:一個是增加自己產品成本的美國政府,另一個是抓住機會取代美國市場份額的外國供應商。對國際經濟的破壞,比對中國的痛擊來得更快、更猛。 ```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