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狂潮退去,誰在死守比特幣的最後陣地?梅林創始人Jeff的真心話大冒險
比特幣暴漲下的孤寂:生態的沉寂與堅守
最近比特幣價格瘋狂飆漲,突破了 12 萬美元大關,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世界末日要來了!但詭異的是,幣價越是衝高,比特幣生態卻像個被遺忘在角落的小媳婦,默默無聞。這感覺就像在盛大的派對上,只有你一個人穿著過時的衣服,格格不入。難道比特幣生態真的要“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了嗎?
別灰心,總有人不信邪!即使比特幣生態在大眾眼中逐漸消失,還是有一群死忠派在堅守,Merlin 就是其中之一。想像一下,在大家都追捧以太坊和各種妖魔鬼怪山寨幣的時候,他們還在默默耕耘比特幣的田地,這種精神簡直比愚公移山還令人感動!
與Merlin創始人Jeff的對話:BTCFi、AI Agent與RWA的未來藍圖
在比特幣持續創下新高、山寨幣行情蠢蠢欲動之際,Odaily星球日報非常有幸地採訪到了 Merlin 的創始人 Jeff。這可不是什麼客套話,畢竟在這種幣圈大亂鬥的時代,還能靜下心來搞建設的人真的不多了!
在訪談中,Jeff 鉅細靡遺地闡述了 Merlin 在 BTCFi(Bitcoin Finance,比特幣金融)和 AI Agent 產品方面的細節,還大方地披露了後續的發展計畫,甚至放出豪語,說將在 8 月初在比特幣生態中推出 RWA(Real World Assets,真實世界資產)項目。這消息一出,簡直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了一顆炸彈,讓人既期待又好奇!
更勁爆的是,Jeff 還首次分享了從創立 Merlin 以來,從“萬眾矚目”到“無人問津”的心路歷程。這簡直是一部幣圈生存血淚史!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 Jeff 的想法,Odaily星球日報將採訪內容精簡概括如下,保證讓你看了直呼過癮!
梅林如何『重塑BTC』?先驅者的反思與前瞻
為何在爭議中前行?Merlin的BTCFi探索之路
Odaily 記者單刀直入,直接問 Jeff,Merlin 作為最早開始探索 BTCFi 的比特幣 L2 之一,在 2024 年初那個 BTCFi 還是蠻荒之地的年代,難免會受到質疑。像是什麼搞 TVL 數據盤啦、安全託管技術有問題啦、抄襲以太坊 L2 啦… 這些批評簡直像連珠炮一樣,劈頭蓋臉而來。但現在回頭看,這些嘗試也為後來的 BTCFi 協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所以,Merlin 當初是哪根筋不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先於市場探索 BTCFi 呢?
Jeff 的回答很坦率,他說主要還是市場契機。當時他們做 Merlin 的時候,正是銘文和符文最火爆的時候,整個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一方面,大家熱衷於在比特幣主網上發行資產;另一方面,投資者不只想要持有比特幣,還希望它能產生收益。這就像你買了一隻母雞,不只想要雞蛋,還想讓它下金蛋!
所以,他們就基於這樣的市場需求,開始探索 BTCFi。只是 Merlin 當時的聲量和勢能比較大,所以關注度和爭議也比較多。這就像一個班級裡,成績最好的學生總是會被老師和同學特別關注,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
但 Jeff 也霸氣地說,今天回頭看,不管是 Babylon 還是 Solv,或者其他各種 BTCFi 產品,跟 Merlin 當年的產品設計思路都是一樣的。比如在技術上,當時大家一直希望能在比特幣主網上通過 BitVM 或者 op-cat 實現確權,但實際上技術進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所以,不管是 Babylon 還是 Solv,它們現在用的技術方案還是 Merlin 當年那套,而且經過實踐驗證,這套技術方案非常務實和安全。這就像一位老將,雖然身經百戰,但依然寶刀未老,經驗豐富!
BTCFi的現狀與瓶頸:收益率與容量的挑戰
BTCFi 經歷了一年多的發展,現在市場的格局如何呢?Jeff 認為,如今 BTCFi 在產品形態和技術上已經比較穩定了,不管是新項目還是老項目,大家用的方案其實都大同小異。這就像武林高手,練到最後,招式都差不多,比的就是內功。
但 Jeff 覺得 BTCFi 現在面臨的最大瓶頸是收益率,包括收益率能否變得更高、整體的 BTC 容量能否變得更大等等。 這就像水庫,水量太少就無法灌溉農田。對於那些持有 100 個甚至 1000 個以上 BTC 的巨鯨來說,以現在的鏈上活躍度來看,這麼大的容量是無法產生長期有效的收益來源的。現在 BTCFi 的產品收益率相比於一年前也低了很多。所以,大家現在更多在探索的是 BTCFi 生息的來源和擴大容量。
空投之後:如何留住真正的BTC信仰者?
在 BTCFi 發展的早期,多數項目都通過空投吸引用戶,但現在大多數項目都已經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代幣產生事件)了。那麼,在沒有空投激勵之後,提高質押收益率是不是留住用戶的最佳途徑呢?
Jeff 直言,空投只是一個催化劑,並不是一個健康的、長期的模式。畢竟沒有項目能夠一直通過發幣來刺激用戶質押。所以,空投結束後,用戶流失是很正常的。但他覺得這並不是壞事,因為對於一個長期持有 BTC 的用戶來說,質押生息的需求肯定是長期存在的,Merlin 更多服務的是他們。這就像談戀愛,靠送禮物只能吸引一時,真愛還是要靠長期的陪伴和經營。
只要為這些用戶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來源,以及使用的技術方案能夠使用戶放心,他們就會願意留下來繼續將 BTC 放在這裡理財。這就像銀行,穩定的收益和安全的保障才能吸引客戶存款。
Merlin比特幣質押產品:收益來源與策略解析
6 月 24 日,Merlin 上線的原生比特幣質押產品非常受市場歡迎,首期 50 BTC 的份額在 27 分鐘內就被完全認購。那麼,Merlin 的比特幣質押收益主要來源於哪些途徑呢?
Jeff 分享了三個主要的收益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多鏈流動性提供。 比如近期 Merlin 和 Sui 的合作,Merlin 作為流動性提供方,通過 Sui 上的流動性池中組建 LP 獲取收益,包括官方補貼收益和鏈上活動產生的手續費收益等。這就像在不同的市場做生意,哪裡有需求,就往哪裡搬貨。
第二個來源是類似於交易套利。 主要是將 BTC 作為抵押物獲得不同代幣,不同的代幣之間就會具有一定的套利機會。這就像低買高賣,從不同的市場賺取差價。
第三個來源是為一些新項目提供 AVS 服務。 一些新項目底層需要 BTC 資產為它們做驗證服務,作為回報他們會分配一些空投給 Merlin。這就像出租土地,收取租金。
另外,作為用戶,如果持有 MBTC,那麼可以自己選擇在不同的鏈和 DeFi 協議中獲取收益。但 Merlin 上線的比特幣質押,相當於是開了一個金庫,幫助投資者去做一些比較穩健和安全的理財。雖然收益率可能沒有用戶自己做套利這麼高,但好處是省心安全。這就像把錢存在銀行,雖然利息不高,但勝在安全。
上市公司與散戶:BTCFi參與方式的差異與Merlin的側重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建立比特幣儲備的上市公司,Jeff 認為他們未來有可能參與 BTCFi 嗎?
Jeff 個人認為,這些以比特幣作為儲備的公司未來一定會參與到 BTCFi 中,因為當他們的 BTC 儲備達到一個量級後,一定要考慮如何生息。但是他們參與 BTCFi 的方法,肯定不會是直接放到鏈上理財,而是會用自己的方式參與 BTCFi,比如引入更多的託管機構參與,然後鑄造封裝版 BTC 在市場上流通,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收益等。這就像大地主,不會自己下田耕地,而是僱傭佃農來種田。
但 Merlin 更關注的是散戶如何參與到 BTCFi 中,主要包含 3 個方面,hold、earn 和 invest。hold 和 earn 很好理解,invest 的意思是 Merlin 使用鏈抽象技術和 AI 幫助用戶使用比特幣做投資。
這個產品他們從今年 1 月份就上線了,例如 TRUMP 發行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投資者使用 Merlin 鏈上的 BTC 購買 TRUMP,而且是在 TRUMP 市值只有幾億美元的時候,主要得益於 Merlin 鏈抽象的技術,使整個交易不到 1 秒鐘就完成了。等 TRUMP 上漲後再賣掉換回 BTC,相當於一圈下來,投資者的比特幣變多了。這就像抄底,在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賺取利潤。
所以,Merlin 在考慮的是給散戶提供更多這樣的機會。散戶為了抓住各種鏈上機會,也許會在很多錢包裡分散持有各種山寨幣,比如 SOL、ETH 和 BNB 等。但這也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這些資產在很多情況下是跑不贏 BTC 的,散戶的本金首先就無法跑贏市場;二是各個鏈的風險機會是隨機發生或間斷性的,這對於散戶而言非常麻煩,無論是安全還是操作上。這就像散戶炒股,容易被莊家割韭菜。
那麼,Merlin 給用戶的方案是只需要錢包裡有 BTC,就可以到各個鏈上參與這些投機機會。 比如可以直接使用 BTC 在 Sui 或 BSC 上購買 Meme,並且將這些資產賣後還能以 BTC 的方式回到用戶的錢包。這樣散戶就不用去持有更多其他代幣,最終賺取的還是 BTC。這就像萬能鑰匙,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門。
MBTC與wBTC:互補性與流動性共享的未來
此前 Merlin 官宣了與 wBTC DAO 的戰略合作,但是 Merlin 也有自己的封裝版 BTC,MBTC 與 wBTC 的互補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是否會有具體的流動性共享計劃?
Jeff 解釋說,wBTC 是市場最早一批也是共識較強的封裝版 BTC,有上百億美元的流動性分佈在各個鏈上。MBTC 作為一個剛剛誕生一年的早期資產,Merlin 也希望它能夠擴展到更多鏈和協議。
Merlin 現在作為 wBTC DAO 九個成員之一,一方面可以向他們學習監管和安全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MBTC 和 wBTC 未來會同時存在於更多鏈上,兩個代幣會做到近乎 1: 1 的互換,給用戶提供更低的磨損,同時打開不同的 DeFi 應用場景,使用戶無論是在 MBTC 活躍的 DeFi 場景還是在 wBTC 活躍的場景中都能更好的做交易、套利和生息。這就像兩兄弟,互相幫助,共同發展。
比特幣Holder的加密交易入口:Merlin Wizard的野心
Merlin Wizard的核心功能:交易決策輔助與執行
除了比特幣質押之外,Merlin 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 AI 助手 Merlin Wizard。最近他們還發布了 0.3 版本,這玩意兒的核心功能和想要解決的痛點到底是什麼呢?難道真能讓 AI 來幫你炒幣?
Jeff 介紹說,Wizard 目前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個是交易決策輔助。他們掌握了四大主流鏈(以太坊、Solana、Base 和 BSC)的所有鏈上數據,以及 CMC 上市值前幾百項目的鏈下數據。有了這些數據,AI 就可以幫用戶解答疑惑,甚至直接完成一些交易決策。這就像請了一個超級分析師,24 小時隨時待命,給你提供最全面的數據支持!
第二個功能是交易執行。Jeff 坦言,現在對於新手來說,要學會用好四五種不同鏈的錢包,還要搞懂各個鏈上的 DeFi 協議,學習門檻和成本都太高了。Wizard 就能幫用戶直接完成一些交易,比如說在某個價格買入 TRUMP,然後再以什麼價格賣出,或者規定花多少錢直接參與 BSC 上的打新和 IDO 等等。這就像請了一個貼身管家,只要你發出指令,他就能幫你搞定一切!
這些操作都可以通過一個 AI 完成,但前提是需要獲得用戶授權。所以最終的簽名控制權還是在用戶手中,但中間的所有過程都由 AI 幫你搞定,不需要你再去學習那些複雜的操作和教程。這就像自動駕駛,方向盤還是掌握在你手裡,但 AI 可以幫你完成駕駛操作,讓你解放雙手!
Jeff 還透露,他們大概會在 8 月初推出 Wizard 1.0 版本,到時候用戶可以直接和這個 AI Agent 對話,然後用 BTC 去完成各種交易,體驗會比現在更好。這簡直讓人期待爆表!
AI Agent的幕後:大模型、成本與加密交易的未來
那麼,Merlin Wizard 背後到底用的是什麼樣的大模型呢?維護成本又有多高?畢竟 AI 這玩意兒聽起來就很燒錢!
Jeff 解釋說,其實現在大部分 Agent 背後用的都是混合大模型,比如偏語言類的他們會用到 Claude,偏數據類的可能會用到 ChatGPT。至於維護成本,還好,因為 Crypto 本身用戶並不多,如果日活保持在幾千,一個月的成本大概在幾百到幾千美元之間,這些成本 Merlin 鏈本身的收入就能覆蓋。這就像養一隻寵物,雖然要花錢,但還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為何堅持AI Agent?Merlin的長期願景
幣圈 AI Agent 這股熱潮似乎已經有點退燒了,為什麼 Merlin 作為一個 BTC 生態項目,還要繼續在這個板塊發力呢?難道不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Jeff 認為,大家都看得到一個比較近的未來,那就是 AI 幫助用戶完成各種複雜操作。因為加密行業發展到現在,鏈、協議、錢包和資產種類繁多,常常給用戶一種信息過載的壓力。對於一些 05 後甚至 10 後來說,要了解這些“歷史”太複雜了,很多人甚至不太了解和使用 Metamask。這就像面對一本厚厚的教科書,讓人望而卻步。
所以 Jeff 覺得,未來加密的交易入口一定會演化成 AI Agent 的方式。例如大家打開瀏覽器或者手機,不再需要打開 Metamask 或 OKX 錢包,而是有一個 AI Agent 以全職助理的方式幫助用戶去完成各種交易。這就像有一個私人助理,隨時幫你處理各種瑣事。
無論這個目標最終被誰實現,Jeff 相信這個行業都會因此迎來更多的新增用戶。這就像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更多人可以輕鬆進入加密世界。
RWA的引入:Merlin八月的重磅計劃
未來 Merlin 是否有更多面向個人投資者,應用性更強的產品計劃?
Jeff 透露,他們預計在八月初會有一個新項目上線,那就是將 RWA 引入 BTC 生態,具體來說就是將現實中的一些資產,如收藏品、動漫、IP 代幣化,然後實現鏈上轉移、交易、抽獎等等。這就像把實體資產搬到鏈上,讓它們更容易流通和交易。
這個計劃和 Merlin 的核心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讓 BTC 具有更多的效用。同時也能滿足投資者既想持有 BTC 跑贏市場,又想參與投機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需求,給投資者提供這些“投機途徑”也是他們長期努力的方向。這就像提供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讓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選擇。
Merlin是被生態社區推着向前走?還是盲目追逐熱點?
熱度退卻後的落差:Merlin團隊的堅守與轉變
Odaily 記者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犀利的問題。隨著比特幣生態整體勢微,現在 Merlin 的熱度和被關注度相比去年已經大大減弱,對 Jeff 和團隊來說,難道不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嗎?這就像從萬人追捧的明星,突然變成無人問津的路人甲,心理落差肯定很大吧!
Jeff 坦承,客觀來說,落差感肯定有。但從周期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無法避免的。去年和他們同期的比特幣生態項目可能有 100 多個,但現在 80% 都不在了。所以,Jeff 覺得在 Crypto 這個行業裡,“如何穿越周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這就像在驚濤駭浪中航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船隻才能到達彼岸。
Jeff 舉了 Solana 作為例子。在 FTX 出事後,Solana 也面臨“牆倒眾人推”的局面,但最終 Solana 還是依靠自身的性能和生態建設重新火了起來。這就像浴火重生的鳳凰,經歷了磨難才能更加強大。
所以對於一個項目來說,聚光燈被移走不是最大的問題。最難的是當市場熱度不在你這邊的時候,還能堅持找到正確的方向。 這就像在黑夜中行走,需要一盞明燈指引方向。
上线Binance Alpha的真相:上貢?空投?與更大的野心
Odaily 記者繼續追問,此前 Merlin 的代幣 MERL 上線了 Binance Alpha 時,是否有“上貢”?畢竟上幣空投會帶來拋壓。那麼當時選擇上線 Alpha 的原因是什麼?這簡直是個送命題!
Jeff 的回答滴水不漏:“如果‘上貢’的意思是給幣安平台用戶空投,那肯定有。但如果是指給幣安,那肯定沒有。” 這就像官場上的回答,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透。
Jeff 承認,當時空投確實產生了大概三四百萬美元的代幣拋壓,但他們消化的還不錯。上線了幣安 Alpha 後,MERL 的跌幅很小。這就像經歷了一場暴風雨,但最終還是穩住了陣腳。
Jeff 解釋說,上線幣安 Alpha 的原因是他們希望能進入更多的交易市場,將比特幣生態帶到更大的圈子裡,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討論。包括 7 月初 MERL 在美國兩大合規交易所之一的 Kraken 上線,也是這個目的。這就像把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和使用。
為了上線 Kraken,他們的團隊花了大概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準備相關合規材料,其中也沒有“上貢”這一說,最多是進行一些交易活動。Jeff 強調,願意花這麼多時間準備合規材料的項目方並不多,但他們認為有必要,這些經歷也為未來在 Coinbase 上線提供了一些幫助。 這就像打好地基,才能蓋起高樓大廈。
追逐熱點還是順應生態?Merlin的公鏈策略
Odaily 記者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不管是幣安 Alpha 還是 AI Agent,這些都是幣圈某一時間段的熱點。此前 2024 年末 Meme 大火時,Merlin 也嘗試與 BTC.Fun 一起建設 Meme 生態。可以看出 Merlin 的市場熱點反應能力很強,但這是不是 Merlin 為了市場熱度盲目“追熱點”的行為,以及這樣做真的能幫助 BTC 生態實現大規模採用嗎?這就像一個變色龍,為了適應環境不斷改變顏色,但最終會不會迷失自我?
Jeff 認為,很難有人能在熱點爆發時立即抓住,因為產品是有開發周期的。比如 BTC.Fun 的域名註冊時間其實非常早,大概是在 2024 年 2-3 月份的時候,但這個產品本身開發時間較長,所以出來的時候剛好趕上了各個鏈都在做 pump 的時候。這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需要時間的沉澱。
另外,Jeff 強調,Merlin 不是單純某個賽道的應用,而是一條公鏈。作為一條公鏈,他們必須要抓住市場熱點。 Pump.fun 火的時候,不管是以太坊、BSC、Base 還是 Tron,所有人都在做 pump 也是這個道理。這就像順應潮流,才能在浪潮中生存。
Jeff 認為,Merlin 作為一條公鏈,更主要的任務是扶持開發者。當一個概念或產品火的時候,自然有開發者願意去做類似的事情,但他們總不能因為它與他們的觀念不符就攔著開發者。因此 Jeff 認為,做生態和做應用是不一樣的,公鏈很多時候是被整個生態的社區用戶推着往前走的。 這就像一個領導者,需要聽取群眾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但 Jeff 還是堅定地認為,沒有人能靠抓住熱點最終成功。例如銘文火的時候,最終能跑出來的團隊都是在銘文生態最淒涼的時候堅持了很久的項目。從去年底到現在,AI 已經被絕大部分 Web3 用戶嗤之以鼻,覺得這個賽道已經火過了,但 Merlin 還在堅持。這就像長跑,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贏得勝利。
所以 Jeff 認為,抓住什麼東西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堅持,並且能傳遞給用戶真正關心的東西。BTCFi 這個概念也是 Merlin 第一個提出來的,但最終這個市場火起來,其實是在他們提出來大概一年後了。這就像等待花開,需要耐心和時間。
每天都有想要放棄的瞬間:一個比特幣生態建設者的自白
比特幣突破12萬美元:牛市的持續與生態的機遇
比特幣最近突破 12 萬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Odaily 記者當然要問問 Jeff 如何看待這一輪周期的比特幣走勢,牛市是否會持續?會對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關注嗎?這就像在問一個漁夫,今年能不能大豐收?
Jeff 還是非常看好接下來的市場行情的,因為現在他們處於一個機構牛市中。對於比特幣生態來說,大家都有一種樂觀的預期,即比特幣漲了之後,板塊輪動會讓比特幣生態獲得更多的關注。Jeff 覺得這個邏輯是合理的。這就像水漲船高,比特幣漲了,比特幣生態也會受益。
但是最終市場選擇的是什麼,是 BTCFi,還是銘文符文,還是 RWA,Jeff 覺得這個就很難預料了。這就像預測天氣,誰也說不准明天是晴天還是下雨。
壓力與信念:是什麼支撐Merlin走到今天?
Odaily 記者問,自從創建 Merlin 後,壓力最大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什麼支撐 Merlin 堅持下來的?這就像在問一個登山者,最艱難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是什麼讓他堅持登頂?
Jeff 坦言,壓力一直都比較平均,但 Merlin 上幣的時候肯定是壓力最大的時期。因為畢竟當時他們給了用戶 20% 的空投,所以面對空投拋壓以及市場對於價格的預期等等,那個時候壓力是挺大的。這就像考試,考前壓力山大。
Jeff 說,支撐他們堅持到現在的原因首先還是對比特幣生態的信念,相信這是一個長期的賽道。另外他們建設比特幣生態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其實如今你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比特幣生態新項目能做起來了,從 0 到 1 的建設難度加大了。所以他們認為既然 Merlin 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門檻和壁壘,同時又堅信這個賽道長期有價值,於是就堅持了下來。 這就像在沙漠中挖井,雖然艱難,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找到水源。
Jeff 最後還坦誠地說,說實話,他每天都會有片刻“要不放棄了”的想法。但是當看到整個行業在復蘇,想到項目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中,能再次做的更好時,他們還是和所有比特幣生態的堅定 builder 一樣選擇走了下來。這就像長跑,雖然很累,但只要看到終點線,就會重新燃起鬥志。
穿越周期的感悟:地獄級難度與對Web3的期許
Odaily 記者問,無論如何,Merlin 都是一個穿越周期的 BTC Layer 2 項目,在整個建設週期裡,Jeff 最想分享的感悟有哪些?這就像問一個老兵,經歷了戰爭後,有什麼想對後人說的?
Jeff 的回答很實在:他個人最大的感悟就是這個週期做項目是地獄級難度。這個週期面臨的所有挑戰,其實已經遠超前幾個周期的挑戰了。這就像打遊戲,難度越來越高。
Jeff 說,可能多數開發者現在更加願意去做一些短線的投資投機項目,雖然比特幣並不在乎這些,但這對於 Web3 整個生態而言並不是一個好事。這就像急功近利,不利於長遠發展。
Jeff 最後說,他還是希望有更多的 builder 和用戶能加入進來一起來建設 Web3。 這就像呼籲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