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當比特幣登上 12 萬美元神壇,山寨幣的逆襲號角真的吹響了嗎?
幣圈最近熱鬧得像過年,比特幣一飛衝天,突破 12 萬美元大關,彷彿要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帶上天。這下子,沉寂已久的山寨幣社群又開始躁動了,大家互相奔走相告,高喊著「山寨季來了!山寨季來了!」的口號,彷彿一夜暴富的機會就在眼前。
但等等,先別急著梭哈。回顧過去幾輪牛市,每次比特幣創下新高,總會帶動一波山寨幣的狂潮。但這次,情況可能有點不太一樣。過去那種「雞犬升天」、隨便買個小幣都能翻個幾十倍的盛況,還會重現嗎?還是說,這次的「山寨季」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這篇文章,我就要來潑大家一盆冷水,啊不,是給大家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思考。我將從一個幣圈老韭菜的視角出發,結合我對市場的觀察和理解,來分析一下這次潛在的「山寨季」可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以及我們應該關注哪些投資機會。
當然,我要先聲明一點: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幣圈風險高深莫測,投資需謹慎再謹慎,請務必做好自己的研究,對自己的錢負責。
別再喊「山寨季」了!這次的遊戲規則可能完全不一樣了,莊家換人當?
過去,一提到「山寨季」,大家腦海裡浮現的,大概就是各種妖幣、土狗幣滿天飛,今天漲 10 倍,明天跌 8 成,刺激得讓人腎上腺素飆升。但這一次,如果你還抱著這種心態,可能就要吃大虧了。這次的「莊家」,可能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那些散戶大軍,而是另有其人。
宏觀環境變天:告別散戶狂歡,迎接機構巨鱷的時代
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宏觀環境的轉變。隨著 GENIUS 法案、CLARITY 法案等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邊界變得越來越清晰。這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入場的障礙正在被逐步掃除。想像一下,過去只能在場外觀望的華爾街巨鱷們,現在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場了!
這和過去由散戶和投機情緒主導的「野蠻生長」模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機構資金的規模更加龐大,投資邏輯也更加嚴謹,他們更重視合規性、基本面,以及長期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們具備更強的市場話語權。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能夠吸引大機構資金的領域,很有可能成為市場的熱點。
「韭菜」不夠用了?流動性乾涸下的山寨幣生存實錄
這一點,在當前的市場趨勢中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分化。儘管比特幣價格已經觸及歷史新高了,但絕大多數山寨幣自年初暴跌以來的價格修復,普遍不足 50%,有些甚至連 30% 都不到。市場的流動性,正在持續向比特幣集中,而山寨幣的流動性則顯著收緊。這就像一個水庫,水都往地勢低的地方流,而那些地勢高的小水洼,自然就乾涸了。
這種分化背後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ETF 與上市公司囤幣:雙重虹吸效應下的比特幣「真香」定律
1. 比特幣現貨 ETF 的機構驅動
比特幣現貨 ETF 的資金流動趨勢,清晰地反映了機構對市場的深刻影響。從資料顯示來看,比特幣現貨 ETF 的大規模淨流入,與比特幣的三段結構式上漲基本趨於同步,機構資金已經成為比特幣價格走勢的重要推動力。
2. 上市公司囤幣的虹吸效應
美股上市公司加速囤積比特幣,進一步放大了資本的虹吸效應。一方面,上市公司增持比特幣,直接推高了市場需求,強化了比特幣的稀缺性敘事;另一方面,囤幣行為成為吸引市場關注的「流量密碼」,帶動相關公司股價上漲。近半年,上市公司增持比特幣的速度顯著加快,持倉增幅高達 40%。截至 2025 年 7 月,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幣總量約為 67.3 萬枚,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 3.2%。其中,Strategy 公司獨佔 2.8% 的份額。
以太坊:從技術宅到價值儲藏家的華麗轉身
再看看以太坊,它近期的崛起,同樣展現出機構資金主導的趨勢。首先,以太坊現貨 ETF 連續 9 周的淨流入,總持倉達到 134 億美元,徹底扭轉了此前以太坊的頹勢。
其次,以太坊作為資產儲備的新敘事正在形成。自 SharpLink Gaming 率先宣佈將 ETH 納入資產儲備以來,Bitmine Immersion、Bit Digital、BTCS 等多家上市公司陸續跟進。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以太坊儲備已佔 ETH 總量的 9.6%,其中 SharpLink Gaming 獨佔 3% 的份額,超越以太坊基金會,成為第一大持倉地址,且仍在持續增持。
這一趨勢表明,以太坊作為機構資產儲備的敘事在快速升溫。機構資金的加持,使得以太坊的市場定位從單純的「技術資產」,轉向「價值儲存」與「技術賦能」並重的雙重角色。
機構資金:新時代的點金石,點哪哪亮!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一個核心趨勢:機構資金在哪裡,市場的熱點就在哪裡。這意味著,本輪「山寨季」如果真的開啟,可能更多是由機構資金驅動,而非傳統的板塊輪動或投機熱潮。也就是說,能夠承載大額資金的賽道,或者機構資金外溢的板塊,可能更具吸引力。而且,機構資金的參與,不僅帶來了更穩定的資金流,也可能推動市場向更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我不是理財顧問,只是個愛瞎操心的幣圈觀察員
再次提醒,以上內容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大家務必保持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風,對自己的錢負責。
企業資產負債表爭奪戰:誰能成為下一個比特幣?
既然機構爸爸們都開始把加密貨幣放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裡了,那這就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被納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代幣,更有可能成為本輪「山寨季」的重要投資方向。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公司也開始囤積某種山寨幣,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這種幣的價值得到了認可,未來有更大的升值空間呢?
目前,已經有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將部分主流山寨幣納入資產儲備,包括 BNB、SOL、TRX、HYPE。
BNB:交易所扛把子的合規進化之路
作為幣安生態的核心,BNB 在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背書下,具備強大的現金流支撐。幣安最近宣布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和解,進一步鞏固了其合規地位。這對於那些擔心監管風險的機構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畢竟,誰也不想投資一個隨時可能被監管部門叫停的項目。
SOL:Meme 天堂與 RWA 新貴的雙重身份
Solana 以高效能區塊鏈著稱,在 Meme 交易方面有著非常強大的優勢和比較完備的生態。2024 年,Solana 基金會與多家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探索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吸引了機構資金的關注。近期,Letsbonk.fun 的崛起推動 Solana 交易量激增,顯示出生態活躍度持續提升。SOL 現貨質押 ETF 已獲批,這可能為現貨 SOL ETF 的推出提供一定參考,但具體進展仍需觀察市場與監管動態。
TRX:穩定幣帝國的暗黑兵法
波場(TRON)以低成本和高吞吐量吸引了大量穩定幣交易,USDT 在 TRON 鏈上的佔比超過 50%。2025 年初,波場宣布與香港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合規化穩定幣應用。通過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SRM Entertainment(簡稱 SRM)達成合作,進行反向合併實現上市,登錄美國主流資本市場。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也顯示出波場在合規化方面的努力。
HYPE:合約之王,一出場就自帶印鈔機?
與上述三種資產歷經多個市場週期不同,HYPE 作為新興的公鏈代幣,因其衍生品交易量的持續走高登頂鏈上合約王座,是少數能在早期階段就展現「現金流能力」的新項目。這就像一個年輕有為的創業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盈利能力。
個人偏好:SOL 的逆襲潛力與 HYPE 的增長紅利
優中選優,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雖然上述基本都是大市值的項目,不過投資者追逐山寨幣的核心動力在於期待其漲幅超越比特幣。從價格彈性角度看,SOL 在本輪價格修復中表現最為疲軟,籌碼結構也相對鬆散。因此,在基本面未受損的前提下,一旦市場資金迴流,SOL 的價格彈性可能更為突出。
幣圈歷來有「買新不買舊」的說法,HYPE 作為新興項目,生命週期尚短,但在新週期中可能更具「增長紅利」。
結論:能上企業財報的幣,才是真命天子
長期視角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能出現的代幣,將是加密市場「機構主線」的一部分。未來如有更多被納入企業負債表的代幣仍值得保持持續追蹤。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幣就沒有投資價值,只是說,這些被機構認可的幣,更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ETF 概念股點兵:機構投資者眼中的「績優股」名單
自 2024 年 1 月美國批准現貨 ETF 以來,比特幣現貨 ETF 總資產淨值已經超過 1496 億美元,以太坊現貨 ETF 自 2024 年批准以來總資產淨值也已達到 142 億美元。ETF 這種東西,對我們散戶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它卻是機構資金入場的重要渠道,簡直就是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而且,ETF 也正在成為山寨幣的重要敘事。想像一下,如果某種山寨幣也能推出 ETF,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它也能像比特幣和以太坊一樣,吸引大量的機構資金呢?
潛在的 ETF 候選幣種包括:SOL、XRP、LTC、DOGE、ADA、DOT、HBAR、AXL、APT。這些幣種,都是有機會搭上 ETF 這班順風車的「績優股」。
這些幣種多為大市值公鏈代幣,儘管部分幣種功能侷限於交易媒介或計價單位,過去逐漸淡出市場焦點,但 2024 年底以來,ETF 相關利好使其重新獲得機構和市場關注。這就像那些曾經被我們遺忘的老牌明星,因為一部熱門電影又重新翻紅了!
Solana(SOL)在山寨幣 ETF 賽道中是優先跑出來的。6 月 30 日 REX-Osprey 合作申請的 Solana 現貨質押 ETF 獲得批准,但是根據發行方透露,該基金採用的 C-Corp(普通的 C 類公司)架構能持有現貨 SOL 並進行鏈上質押,從而獲取收益並歸入基金資產,但也因此該 ETF 並不享有 ETF 基金免稅通道待遇,而是需要在公司層面繳納所得稅。所以,與 VanEck、 21 Shares、Bitwise 等所申請 ETF 並不相同。
SOL:搶跑者與「帶稅」的尷尬
SOL 在 ETF 賽道上確實搶先一步,但這個「帶稅」的 ETF 總讓人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就像一個長得超級好看的妹子,但卻有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怪癖。
XRP:紐交所的橄欖枝與 SEC 的最後審判
若傳統現貨 SOL ETF 未來獲批,可能進一步強化其市場吸引力,我們在上述文中已經推薦過。面臨相似情況的就是 XRP,目前紐交所已經批准了 ProShares Ultra 的基於期貨的 XRP ETF,而且 Ripple Labs 與美 SEC 長達 5 年的監管糾紛或將收尾,SEC 在今年批准 XRP 現貨 ETF 的概率極高。而且從 XRP 本身的價格走勢來看,其在多輪市場回撥中始終保持抗壓態勢。強者恆強,在幣圈始終能得到很好的驗證。
LTC 與 HBAR:合規加持下的穩健之選
另外獲得批准概率較高的則是 LTC 和 HBAR,而且二者均沒有被標記為證券,合規屬性明確,其中 HBAR 在市場的多輪衝擊中同樣展現出較強的抗跌性。
RWA 賽道:當現實世界遇上區塊鏈,是潘朵拉魔盒還是煉金術?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這個概念,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高大上?簡單來說,就是把房地產、債券、股票、藝術品等等傳統資產,變成可以在區塊鏈上交易的代幣。這就像把現實世界裡的寶藏,搬到了虛擬世界裡,讓大家都能參與分享。
RWA 的吸引力在於,它能夠釋放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透明度,並且讓全球的投資者都能夠參與。想像一下,你可以用幾美元就買到一棟房子的部分所有權,是不是很酷?同時,RWA 也為傳統金融機構開闢了新的投資渠道,讓他們能夠更容易地進入加密貨幣的世界。
RWA:解鎖傳統資產流動性的鑰匙?
傳統資產,比如房地產,流動性很差,交易流程也很繁瑣。但如果把這些資產代幣化,就可以在區塊鏈上 24 小時不間斷地交易,就像股票一樣方便。這對於那些需要快速變現資產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政策東風:香港的 RWA 試驗田
隨著監管環境的逐步優化,RWA 賽道也獲得了政策的助力。例如,香港 2025 年推出的《數位資產宣言 2.0 》明確支持 RWA 代幣化試點,為其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政策背書。這就像給 RWA 賽道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更多的人對這個領域充滿信心。
RWA 賽道明星:貝萊德領跑,群雄逐鹿
從 rwa.xyz 資料顯示來看,RWA 資產市值最大的就是貝萊德的 BUIDL 基金,與 Securitize 合作。除此之外,Exodus Movement(EXOD)、Blockchain Capital(BCAP)等都與 Securitize 合作,但是 Securitize 本身並未發幣,與 Ethena 合作推出了專注 RWA 的 Converge,計劃在今年 Q2 上線主網。其次就是 Ondo、Superstate、Centrifuge。這些項目,都是 RWA 賽道上的佼佼者,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Chainlink:RWA 世界的基石
除此之外,Chainlink 的去中心化預言機是很多 RWA 專案的關鍵基礎設施。2024 年,Chainlink 與高盛、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為代幣化債券和房地產資產代幣化提供資料和結算支援。這就像給 RWA 世界搭建了一座橋樑,讓傳統金融機構和區塊鏈世界能夠更好地連接起來。
RWA 的熱門敘事源於其在傳統金融與區塊鏈融合中的獨特定位,結合機構資金的持續流入、監管環境的改善、真實收益的吸引力以及技術成熟的支援,使其有望成為本輪「山寨季」的重要賽道之一。當然,RWA 仍然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正如所有的創新一樣,它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DeFi:真實現金流才是王道,監管鬆綁是催化劑?
DeFi(去中心化金融)這個詞,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它指的是那些基於區塊鏈技術,旨在提供傳統金融服務的應用。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平台等等。DeFi 的核心理念是:無需中介,人人都可以參與金融活動。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最近,DeFi 領域也迎來了一些好消息。美國 SEC 計劃推出「創新豁免」政策,為 DeFi 專案的合規發展鋪平道路,降低了監管的不確定性。這就像給 DeFi 賽道解開了束縛,讓它能夠更加自由地發展。
SEC 的「創新豁免」:DeFi 的合規曙光?
長期以來,監管一直是 DeFi 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SEC 的「創新豁免」政策,意味著 DeFi 專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免於部分監管要求。這無疑會吸引更多的機構和投資者進入 DeFi 領域。
DEX 異軍突起:CEX 的寒冬,DeFi 的春天?
另外,DeFi 鏈上的資料也表現強勁。從 Coingecko 釋出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行業報告來看,相比中心化交易所(CEX)現貨交易量普遍下滑,DEX 現貨交易量環比微增 6.2% ,衍生品 DEX 的季度交易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 7991 億美元,甚至超過了 2023 年全年的交易總量。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
Hyperliquid:鏈上合約之王的崛起
DEX 的崛起,主要得益於 Hyperliquid 的出色表現。目前,它已成為所有 DEX 和 CEX 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八的交易平台。這就像一匹黑馬,突然殺入了市場,並且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DeFi 龍頭:Aave 與 Lido 的江湖地位
在 DeFi 賽道中,借貸協議的鎖倉價值(TVL)佔比最高,其次是流動性質押協議,協議龍頭分別為 Aave 和 Lido。這兩家公司,可以說是 DeFi 領域的「老大哥」,在市場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真實現金流:DeFi 生存的硬道理
另外,DeFi 專案也通常是最具真實現金流收益的賽道。在信心稀缺的週期裡,健康的財務是支撐專案活下去的關鍵因素。這就像一家公司,只有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夠在經濟寒冬中生存下來。
DEX:鏈上生態的印鈔機
DeFi 賽道的投資選擇非常多,其中 DEX 是最賺錢的協議型別之一。不同公鏈上的龍頭 DEX 表現都尤為突出,例如以太坊上的 Uniswap、BSC 鏈上的 PancakeSwap 以及 Solana 鏈上的 Raydium。這些 DEX 作為各自鏈上生態的核心樞紐,直接受益於鏈上活動的爆發。
以近期 Solana 生態的 Letbonk.fun 為例,其快速崛起推動了 BONK 代幣價格暴漲約 3 倍,同時帶動 Solana 鏈上 DEX 龍頭 Raydium 的代幣 RAY 價格接近翻倍。這一現象表明,鏈上生態的繁榮往往放大 DEX 的收益潛力,使其成為資金外溢的直接受益者。不過,DEX 的表現高度依賴鏈上生態活躍度和市場情緒。
個人偏好:以太坊 DeFi 的資金外溢效應
隨著以太坊生態的持續升溫,其上的 DeFi 專案最有望受益於資金外溢效應。作為借貸賽道龍頭的 AAVE 和 DEX 賽道龍頭的 UNI,憑藉成熟的生態地位和穩定的收益模式,或成為資金的優先選擇。HYPE 作為新興潛力專案(此前在資產儲備賽道已提及),因其在衍生品交易領域的快速增長,展現出一定的投資吸引力。
穩定幣:加密貨幣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加密貨幣,它的價值永遠和美元掛鉤,既能享受加密貨幣的便捷性,又不用擔心價格波動,是不是很完美?這就是穩定幣的魅力所在。穩定幣的目標,是成為加密貨幣世界裡的「避風港」,讓大家在波動的市場中也能找到一片安穩。
加密貨幣的下一波真正採用,可能就來自穩定幣和支付。隨著 Genius 法案的推出,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日益明晰。這意味著,穩定幣將會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個人會接受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
Genius 法案:穩定幣的監管迷霧散去?
長期以來,穩定幣的監管問題一直懸而未決。Genius 法案的推出,旨在建立一個清晰的穩定幣監管框架,明確哪些穩定幣可以合法發行和使用。這將有助於消除市場的疑慮,促進穩定幣的發展。
穩定幣 + RWA + DeFi:夢幻聯動還是空中樓閣?
穩定幣賽道通常與 RWA 和 DeFi 賽道形成協同效應。在 DeFi 賽道遭遇資金外流以及協議存款貶值的情況下,RWA 和 CDP(抵押債務部位)卻實現 TVL 的顯著增長。這就像一個生態系統,各個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USDT 與 DAI 的路線之爭
在穩定幣賽道中,USDT 和 USDC 等中心化穩定幣因美元儲備錨定而佔據主導地位,應用場景廣泛。但同時,也存在著中心化風險。而 DAI 等去中心化穩定幣,則試圖通過抵押加密貨幣來實現價格穩定,更加安全可靠。但由於抵押物的波動性,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若作為投資標的只能選擇去中心化穩定幣的治理代幣,例如 DAI 背後的 MKR 或是 USDe 背後的 ENA。
潛力標的:Sky 與 Ethena 的新故事
在去中心化穩定幣領域,Sky(前身為 MakerDAO)無疑是個老牌勁旅。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身經百戰,擁有著深厚的積累。Sky 通過投資代幣化美債,其財務狀況保持健康,展現出穩健的基本面。目前,Sky 正在通過品牌重塑,試圖建立自己的生態敘事,希望能焕发新的活力。
Ethena 則是 2024 年上線的協議,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發展勢頭迅猛,資金鎖倉規模已經可以與 Sky 相媲美。這就像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充滿了活力和潛力。更值得關注的是,Ethena 正在和 Securitize 合作推出專注 RWA 的公鏈 Converge。這意味著,Ethena 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穩定幣協議,更想打造一個 RWA 生態系統,野心可謂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