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经济展望藏玄机:通胀疑云与货币政策走向
文章目录
野村的经济展望:字里行间透露着什么?
通胀的“障眼法”:CPI数据真的可信吗?
野村这份报告,开篇就亮出了“核心CPI通胀低于预期,未显示关税引发通胀压力”的论调。但说实话,我对此是存疑的。暂且不论这“低于预期”的幅度到底有多大,单凭一个月的数据就断定关税没有影响,未免有些草率。要知道,关税的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传导到消费终端需要时间。更何况,现在全球供应链如此复杂,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简单的线性归因根本站不住脚。
野村还下调了3月核心PCE通胀的预测,理由是机票价格和投资服务价格疲软。这话说得轻巧,好像通胀的构成部分此消彼长是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机票价格受到季节性因素、燃油价格、航空公司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将其简单归因于“通胀疲软”是不是过于简化问题了? 投资服务价格更是玄妙,它与市场情绪、资产管理规模、交易活跃度等高度相关,真能用PPI数据简单推导吗?我对此深表怀疑。
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野村似乎有意淡化关税的影响,认为4月10日的CPI报告不太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前景。这未免过于乐观了。要知道,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如果美联储对关税的潜在影响掉以轻心,可能会错失最佳的政策调整时机,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