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024金融稳定报告解读: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动态及香港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中,多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全球加密货币监管趋势,并重点关注了香港的合规进展。报告指出,各国监管机构持续加强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力度,全球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加密资产禁令,部分经济体也调整了现有法律或制定了新的法规。
国际监管动态:
- 美国: 基于现有法规监管加密资产发行者违反《证券法》的行为。在2024年1月批准比特币现货ETF上市后,SEC主席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认可比特币产品,投资者仍需谨慎。
- 欧盟: 批准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建立了全球首个全面清晰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计划于2024年底正式实施。
- 英国: 加速虚拟资产立法,颁布《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将加密资产纳入监管范围。
- 新加坡: 发布了《稳定币监管框架》,明确了受监管稳定币的范围和发行人条件。
- 日本: 制定了《资金结算法案》,将稳定币发行人限制在持牌银行、注册转账代理机构和信托公司等机构。
香港经验:
香港采用“双牌照”制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将虚拟资产分为证券化金融资产和非证券化金融资产两类。“证券型代币”适用《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和牌照制度,“非证券型代币”适用《打击洗钱条例》监管和牌照制度。大型金融机构也被要求将加密资产交易所纳入日常客户监管范畴。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全球监管框架:
FSB发布的加密资产国际监管框架基于“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旨在提升全球监管一致性,减少监管漏洞和套利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该框架包含两项主要建议:
- 《加密资产业务和市场的监测、监督和监管的高级别建议》(CA建议): 包含9项高级别建议,涵盖监管权力、全面监管、跨境合作、治理框架、风险管理、数据管理、信息披露、化解金融稳定风险以及全面监管多功能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等方面。
- 《关于“全球稳定币”监管的高级别建议》(GSC建议): 包含10项高级别建议,除与CA建议类似的要求外,还特别关注恢复和处置计划、赎回权、稳定性和审慎要求以及运营前的监管要求。
未来展望:
FSB将持续跟踪成员国政策落实情况,评估监管建议执行效果,并根据市场动态和风险变化持续完善监管政策,扩大实施和监测范围,以降低监管套利风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总结:
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显示,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正日趋严格,各国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以平衡创新和风险。香港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而FSB的全球监管框架则为国际合作和监管一致性奠定了基础。未来,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将朝着更加规范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